2018
-
02
-
26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踏上了精益改善之旅,而這其中又不乏企業以5S改善作為精益的起點,但真正堅持下來并通過5S獲得改善成果并順利走上精益轉型之路的企業卻很少。因此,大家對于5S的看法都是眾說紛紜。在推進精益轉型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犯一些錯誤,誠如有時我們會把精益看得過于簡單,有時又看得過于復雜。近來,在與很多客戶交流5S持續改善的想法時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即在精益實踐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Hansei(日語反省的意思)以真正掌握精益的原則、原理和方法,從而幫助我們即立足于本職工作又能有所收獲。面對5S改善無法在企業持續時,或許應該停下腳步反省下:我們推進5S這些改善方法和工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們在付出巨大努力推進5S后獲得了什么?這些成果如何能在我們的企業維持下去?在此,我們不妨來追溯下5S的起源。5S來源于五個日語詞匯的首字母,分別是SEIRI整理,SEITON整頓, SEISO清掃, SEIKETSU清潔, SHITSUKE素養。關于5S的實踐最初是被當做一個體系應用于1950年代的日本制造業,當時他們正試圖在漫長的生產流程中通過精準的標準作業,在滿足節拍時間的前提下生產出具備完美質量的產品。在此背景下,5S改善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任何工作都得在節拍內高質量地完成,因此流程中的所有事物都得確保在正確的地方以避免產線員工在工作時“尋寶”,哪怕是花費1秒或2秒的時間。由此可見,精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