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04
-
28
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最初在生產系統的管理實踐成功,逐步延伸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業務,也由最初的具體業務管理方法,上升為戰略管理理念。它能夠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降低存貨、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使股東價值實現最大化。其重點是不斷改善,力求盡善盡美。精益管理方面的書籍汗牛充棟,業界一直在研究豐田精益模式成功的經驗。國內外想要導入精益管理的企業不勝其數,然而鮮有成功的案例。精益管理發展于日本文化的土壤,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發展壯大,貿然引入不同社會環境,很容易水土不服。然而如果全都歸結于文化、體制的原因,似乎缺少了專業求真的精神。下邊我們試著探討實施精益管理的前提。一.標準化。作業標準化是精益管理的前提,沒有了標準化就沒有精益求精的對象。標準化的過程包括人(規范化)、事(流程化)、物(規格化)。精益的對象就是標準化的模塊,精益后形成新的模塊,為下次的改善提高提供基準。二.價值觀。精益管理是一個涉及決策層到車間工人的行動計劃,在一個價值觀混亂的公司,處處呈現精神錯亂的狀態,無法提供實施精益管理的土壤。價值觀起源于公司的核心領導,但需要植根于公司的角角落落。三.工匠精神。精益管理本身就體現著工匠精神,不過更多體現的是以一個組織視角表達的工匠精神,體現的是一個系統層面的工匠精神。如果工廠的角角落落缺乏工匠精神,精益管理的推進只不過是一個幻想。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