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發現,有人把“價值”和“財富”這兩個名詞,混在一起使用。前者對于消費者來說有實際的意義,因為個人或公司的問題獲得了解決;而后者則對那些擁有資產的人很重要。我發現把這兩個名詞混淆在一起很危險,此文便是為了如何區分它們。
我們如何判斷精益活動這些年來有進步?一個重要的指標是新的行業和企業運用精益思想。近些年來,我對精益在不同領域里的應用感到振奮,從制造業、經銷、零售、售后服務、綜合運營、建筑行業,到醫療行業。的確,醫療是當今精益思想應用得最火熱的一個行業。
然而,我也很關心投資者對精益的認識,尤其是那些掌控全球經濟的私募基金。雖然,精益思想已經開始在金融行業里應用,但大都局限于運營層面,在金融公司內部改善流程,比如,貸款和信用調查方面的流程等。這些流程改善固然重要,但如果私募基金公司能從投資方的角度,來推動并要求所屬的企業實施精益轉型,則將是另一個更高的層面。
我最近很高興接到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的電話,這家公司旗下有幾十家企業,投資額估計大約一千億美金。他們運用這些資金,購買業績下滑的公司,希望通過重組改善后,再以高價賣出。
那位與我聯系的公司合伙人注意到私募基金的行業,由于信用危機與疲軟的金融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可以指望在兩三年內,就能夠重整投資的公司,看到他們的業績回升。根據當前的情況,投資的時間已經延長到十年,才有可能賣出一個好價錢。他提出的問題很簡單:“既然我們不能在短期內賣掉手上的公司,如何才能從長遠的角度去改善這些公司?簡而言之,如何才能把這些屬下的公司改變成實踐精益的佼佼者,從而能賣出好價錢?”

我非常高興能夠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我為了避免對問題的誤導,先對比了私募基金的傳統方法和精益轉型的區別。前者著重于“速成”,即快速地改變公司,以達到期望的業績。使用的方法包括:
①?“收購”同一行業中的其他公司,來減少競爭,從而提高產品價格
②?與員工談判,降低工資和福利
③?降低公司對于長期發展的投入,把目標放在近期的業績上
④?減少不必要的員工人數
⑤?調整資產負債表,增加銀行的長期貸款,但立即分發紅利,作為私募基金的管理費用。這個做法,認下屬公司在被出售時擁有較高的長期債務
⑥?通過威脅來降低供應商的價格
以上的措施能夠很快地,將“財富”從客戶,員工,供應商,以及公司從前的股東身上,轉移到新股東的手上。比較起來,這也許還是利大于弊,因為如果不是短期的重組,公司很有可能就破產了。但是,這些措施能否創造價值,為投資者及客戶帶來更高的滿意度值得商榷。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方法是,改變投入的勞動力和資金與輸出的比例,否則,只有一方贏,少數人喜樂,大多數人悲哀。
相比之下,精益轉型是通過分析,去改善公司的核心流程,以期為投資者與客戶創造價值,滿足需求(客戶需求往往隨環境而改變)。然后,本著以最小的投入,去創造最大的價值的理念,一方面幫助公司起死回生,同時能造福社會。兩者之間的不同就在,一個是“將財富從一個團體轉移到另一個團體”,而另一個是為大家“創造價值”。理想情況下,創造的價值會讓客戶,員工,供應商,以及股東共同受益,而“財富轉移”只是將資產,從一方轉移到了另一方,并沒有創造實際的價值。我感到很欣慰的是,經過這番對私募基金傳統的策略與精益轉型的深入討論后,這家私募基金決定選擇精益轉型的做法,在其管理下的幾十家公司里,廣泛地試驗各種精益變革,而其他的私募基金公司也紛紛效法。雖然現在對他們的精益轉型做任何結論還為時太早,但是我感到分外舒心,因為我曾經擔心的一個永遠不會接受精益理念的行業,也已經開始實踐精益轉型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