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11
-
23
什么是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是日本人首先提出來的是一種統計手法,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是發現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以及工具。QC七大手法有新舊之分,舊QC七大手法傾向統計分析,針對問題發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法側重思考分析過程,強調事前預防。本文主要針對前者。QC七大手法的意義?1、用事實與數據說話2、全因素、全過程的控制3、依據PDCA循環突破狀予以改善4、層層分解、重點管理QC七大手法構成:層別法——做解析查檢表——集數據柏拉圖——抓重點魚骨圖——追要因散布圖——看相關直方圖——顯分布管制圖——找異常層別法——做解析,比如,將某一產品的次品,進行統計分類,層別就是分類。查檢表——集數據,比如,統計一個星期某罐裝產品的次品數量,記錄各個項目(層別法作出的分類)如凈含量不達標、低壓、高壓等數據情況。柏拉圖——抓重點,比如,將各個次品項目算出它們的比例以及所占比重。比重超過80%及以上的不良品,則為重點改進對象。(柏拉圖法則也即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國民所得80%的收入歸于20%之人口所有”。后經朱蘭應用在質量管理上,提出“Vital few,Trivial many”—“關鍵的少數,次要的多數”,并將其命名為柏拉圖原理。)魚骨圖——追要因,比如,某一類次品發生頻率較高,那么我們要追查為什么這類次品比較高,使用魚骨圖就可以追查原因,通過對人、機、料、法、環等因素一一討論研究,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