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10
-
18
01大頭針生產作坊主義大頭針是一種微不足道的低值日常用品。如果一棵大頭針掉在地上,很多人都不會專門彎下腰去把它拾起來。可是就是這樣一種不起眼的產品,其生產工藝卻不簡單,制作一只大頭針共有十八道工序。亞當斯密說,如果這十八道工序都由1個人包干來完成,不管是誰,一天能生產20只大頭針已經相當不錯了。同樣生產,分工協作的工廠則是另一番景象,對生產工序進行了分工,10個人一天的大頭針產量達到了48000只,平均每個人的日產量則達到了4800只。這個數量是每個工人單干產量的240倍,這正是分工創造的奇跡。02定制鐵鍬泰勒主義為了獲得一天最大的搬運量,泰勒開始觀察搬運工的勞動量,由于物料的密度不一樣,每鐵鍬的重量也不一樣。如果是鐵礦石,一鐵鍬有38磅;如果是煤粉,一鐵鍬只有3.5磅。那么,一鐵鍬到底負載多少才合適呢?泰勒意識到這一點后,開始著手研究每一鍬最合理的鏟取量。泰勒找了兩名優秀的搬運工用不同大小的鐵鍬做實驗,每次都使用秒表記錄時間。經過反復試驗,最后確定一鐵鍬21磅對工人是最適合的。在搬運鐵礦石和煤粉時,最好使用不同的鐵鍬。一鍬鏟取量為21.5鎊(約10千克)時,工人臂膀負擔剛好,既不勞損也不無效勞動,一天的材料搬運量為最大。根據試驗結果,泰勒針對不同的物料設計不同形狀和規格的鐵鍬,使每種鐵鍬的載荷都能達到21磅左右,這時鏟掘的工作效率最高。后來泰勒就不讓工人自己帶工具了,而是根據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