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兆平
點擊次數:
69
對于多品種、小批量訂單模式的企業,準時交付與產能利用管理一直都是生產管理非常頭疼的問題。一方面要無條件滿足訂單的準時交付,另一方面需要在效率/產能方面保持較好的競爭優勢,貌似兩者間不可調和,但問題真的是這樣嗎?絕大多數企業當前采用的主流訂單生產模式為:按單生產(Make-to-Order),這種生產模式優點非常明顯,不會生產任何訂單外的多余的東西,工廠幾乎沒有庫存。劣勢也非常明顯,必須接受很長的訂單交期,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客觀的事實卻是客戶根本不可能接受如此長的訂單交期,于是,很多企業的生產安排就開始混亂,緊急/插單情況滿天飛,最終還很難滿足準時交付……究其根本原因,我們認為還在于前期的訂單生產模式策劃缺失。針對不同交期要求的訂單,到底應該用何種訂單模式進行生產?是否所有只能有按單生產(MTO)模式?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庫存策略的制定。盡管精益生產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但在面對現實的交付與庫存之間是需要進行平衡的,正所謂“兩害相遇取其輕”。常見的訂單生產模式主要分為如下四種:1.按單式生產(Make to Order)即:⑴Lead time≥采購周期+生產周期時,企業可以等接到訂單后再組織采購、生產、發運等活動;⑵采購周期+生產周期>Lead time>生產周期,則需要企業提前準備通用原材料庫存或安全庫存。這種情況下,需要中期銷售預測計劃作為備材料的支撐。2.備庫式生產(Make to Stock)即:Lead time<生產周期時,訂單進來前企業備成品庫存,訂單來后,企業只需要進行發貨動作。這種模式的前提是企業需要有對應產品的中期銷售預測計劃,備庫的依據主要是銷售預測計劃,快消品行業應用較多。3.裝配式生產(Assembly to Order)即:裝配周期<Lead time<生產周期,備半成品庫存是較好的選擇,一旦訂單確認,只需要進行裝配作業即可發貨。這要求零部件的通用...
發布時間:
2021
-
04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