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錦城
點擊次數:
231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解決問題的整體邏輯思路及如何進行問題的定義與識別,接下來我將繼續分享解決問題系統思維的第二步-問題的分層與聚焦。在問題的定義階段我們只是識別問題的宏觀表征現象,并衡量問題的核心指標,到次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此時的問題可以界定為“大問題”或主要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流程中最忌諱的是看到問題就進行原因的猜想或改善對策的導入,此種行為我們稱之為“亂槍打鳥”,或許剛好被你打中,但往往浪費很多的“子彈”。所以如何更精準的解決問題,就需對問題進行深入的解析剖析。在此階段我們將分享如何對“大問題”的“子問題”或“問題構成要素”進行深入的解析,以便能對問題更精準的把握及為后續對問題進行“一槍斃命”提供基礎。在對問題進行解析需要的核心能力就是“發散思維”+“邏輯思維”?!鞍l散思維”決定的是對問題的構成維度預先有個判斷并進行現況的數據收集,透過問題的構成把“大問題“分解為不同的”子問題“,接下來再對”子問題“進行”子子問題“的剖析,以此窮盡,邏輯串聯。這也是麥肯錫結構化解決問題的核心“MECE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譯為:“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把大問題分解為若干小問題,把復雜的問題進行簡單化。此種方法我們稱之為分層法,如某企業要降低運營成本,我們通過前面的數據得知目前的成本為40元/臺,與企業的經營目標38元/臺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接下來如何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利用分層的思維對問題進行架構,我們可以根據布局進行不同工廠或車間的成本構成分析;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進行成本的構成分析,或對成本的類別(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對成本進行構成分析。按照哪種維度進行分析決定了后續的改善方向,在此需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抉擇。此時分析后便構成了問...
發布時間:
2020
-
08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