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已有40年,加入WTO近20年,制造業在不斷的發展,很多企業都導入了戰略規劃、方針目標、精益生產、六西格瑪改善、卓越績效管理、QCC等體系,但是到了班組層面,管理上還是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不足,作為企業的最小業務單元,本來該通過扎實的基層管理承接公司的發展目標,但是實際狀況并沒有如管理層所愿,戰斗力非常薄弱,令管理層比較費神。
企業生產管理的核心目標無非是質量、成本、交付、士氣、安全等維度。但是較多企業的基層管理者只知道領導要他們實現相應的目標,但是如何在各個方面都做到,就力不從心了。
對于很多企業來講,質量、交付、效率、成本是主要的努力提升維度,每年也都有具體的目標分解到部門、班組,班組長每天也都在忙忙碌碌的管理,但是總有磕磕絆絆的情況出現,績效波動也非常大,實現目標更是頭大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有這種共性問題存在呢?主要是基層班組管理體系比較薄弱,或者說基層班組管理缺少相應的規范,班組長缺少相應的系統性問題識別和改善能力。但是系統性問題識別和改善能力不是基層管理者本身與生俱來的,是需要企業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前瞻眼光及努力打造基層管理者能力體系的緊迫感。
基層管理者大部分都是技術能手,但是上升到班組層面,需要企業在基本管理能力、計劃管理體系、物料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設備管理體系、溝通技巧、基本流程管理、基礎工業工程、QC新老7大手法、設備TPM自主維護、安全管理、員工工作教導等方面逐步進行梳理、并形成基層管理者崗位能力模型,逐步培育并實踐,最終形成企業的班組培育體系。
顯然,要想讓班組具備績效可持續改善能力,班組培育體系的搭建勢在必行,當然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有信心、有決心、有耐心地逐步搭建,過程中需要企業有相應的資源保障和組織持續關注并推動,切忌半途而廢。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