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保證產品質量比檢查更有意義
?
在大多數公司里,對不良率上升的通常反應,是增加更多嚴格的檢查。
他們會安排更多的檢驗人員,仔細地檢驗完成品,只讓那些符合標準的產品通過,剩下的就報廢了。
他們認為,采取這種方法就可以保證有缺陷的產品不會發送到市場上去。每個人都認識到篩選的重要性,并且大多數人相信質量保證就是這樣開始的。
但是,即使采取了非常仔細的檢查,有些質量問題也很難保證。
如產品的平均壽命問題。假如你測試某一個特定的產品以認定它能使用多長時間,結果發現它可以工作十年,但這并不保證所有產品的都可以使用十年。
在很多方面我們都要強調質量。即使是一個僅僅花費幾分錢的十字螺絲,也要檢查其尺寸、材料的質量、張力強度、合適的電鍍、外觀等等。一顆一顆地去檢查每一顆螺絲將會耗費大量時間,這樣螺絲的單位成本便變得太離譜了。
在大批量生產中,我們沒有辦法來獨立地并100%檢查每天生產的東西。“保證產品質量比檢查更有意義”已經成為普遍的認識。
例如,產品的壽命是按下面方式測試的:
從用同樣方式制造的大量同樣的產品中抽出一個或二個樣本,然后測試它們能用多長時間。如果說結果是十年,那么你能保證,其余的產品具有同樣的使用時間。
但這僅僅是因為這些產品是同樣的設計,用與樣本絕對相同的方式生產的,僅僅對用同樣方法生產的同一組產品才有意義。
總的來說,質量保證的最主要5個因素:
工程原理: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來的產品,其原理是質量的公正的說明。
設計:不管一個產品的工程原理多么高深,如果設計很差,那么質量肯定很差。
生產條件:一個產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也同樣重要。如果生產工序管理很差,則不管設計者的圖紙多么美好,也不可能有好的產品生產出來。
檢驗數據:這是從產品檢驗中得到的數據參考。但是請牢記,并不是所有獨立的項目都檢查到了。
實際使用:在產品的實際使用過程中收集數據,也同樣是很重要的。
只有當以上五個方面的情況都被考慮到了之后,才能評估一個產品的質量。
有許多不同方法來測試、評價產品的質量,它能精確地測試產品質量的某些方面。但是不可避免地,會漏掉其他更多的方面。
如果沒有足夠的工程分析以測試其真正反映的情況,產品的質量會嚴重地被誤判。
02??戳穿質量控制假象的三個問題
質量控制是全公司的行動,如果沒有相關人員絕對緊密的合作,是不能成功的。
有效的質量控制,意味著公司每一方面的運作是100%的合拍。99%是不夠的,剩下的1%中的錯誤,可能會導致汽車發動機熄火以至造成人員傷亡。
像ISO9000的質量體系的審核,提供了一種審查質量控制原理的方式。當審核員檢查一個公司時,他們由最高管理層職員陪伴。如果一個公司的行政部門對于全面質量管理不是非常在意,它是隱藏不了的,不管其屬下的部門怎樣假裝都不行。
開始不久,很多公司就對所提出的審核問題非常熟悉,似乎很早就準備了例行的報告。他們能非常熟練地掩飾其實際的狀態。
因此要想檢查出他們的系統是否真正有足夠能力來保證質量,就變得很困難了。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專家,專門為這些公司出謀劃策,以通過檢查。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許多方法來揭穿其假象,最終可歸納為三個關鍵問題。當問到這三個問題時,就可以徹底打破掩蓋其真實狀況的企圖。
就像X射線一樣,它可以透過表面情況,清楚地顯示其是否遵守全面質量管理的原理。
1,第一個問題:
當檢查者來到某公司后,開始時可以說:“我來檢查你們公司的質量控制情況。如果你們實施了質量控制,你們公司就一定有一個人是負責產品質量的。我可以見見他嗎?”
在一些公司,這第一個問題就如同晴天驚雷,會立即產生轟動。任何制造商都想銷售高質量的產品,誰要是膽敢把不良品發送到市場上去,他必定要對他的欺騙行為付出代價。
因為質量問題是如此的重要,公司就必須有人來負責,而只有他最了解公司內部,是如何實施質量控制的。
第二個問題:
檢查者耐心地等了一會兒后,負責質量的人出現了。檢查者便可以問第二個問題了:
“告訴我,上個星期的生產中,最主要的不良是什么?哪一個是第二重要的不良?請解釋一下上周內生產中所出現的最主要的五個不良的情況。”
這個問題會使人覺得比第一個問題更驚愕。接著,檢驗部門的負責人或其他有關人員便會被召來。
在他們交換了意見后,第一個自稱是負責質量的人——現在他變得非常疑惑了,因為他自己不能回答這些問題——開始解釋最近發現的最主要的五種不良的情況。
第三個問題:
然后,檢查者便給這個負責質量的人擺出第三個問題:
“你們是什么時候發現最主要的不良存在的?是如何發現的?你是通過電話知道的嗎?是不是發現這個問題的人告訴你的?當你知道這個情況時,你做了些什么?如果你們開了會,那么請把會議記錄給我看看。”
當檢查者問到這一步,他已經對這個公司的質量控制狀況,有了一個公正的清楚的概念了。
任何實踐質量控制的公司必定會遇到這三個問題。
1,必須有一個人負責質量;
2,他要得到公司內有關產品質量的所有問題的報告;
3,一旦次品出現,一定要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立即處理。如果這個方法證明是成功的,他們就要使其制度化,以防止此類次品再次出現。
這種控制鏈以及熟練的管理就是QC的精髓。同樣的原理不僅可以應用在產品質量控制中,它也可以應用在財務、人事和銷售管理上。
不論是QC或是其他管理部門,最重要的事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可以縮寫為PDC系統。
任何公司都有人負責銷售和財務,人們“計劃、執行和檢查”這些事情,如果不這樣做,就沒有可能開展一項業務。
雖說如此,仍然有一些公司在PDC方面做得還不夠。這樣的公司沒有希望得到發展。
質量控制不是要再建立一個組織機構或其程序,而是要求在整個公司范圍內的良好的管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