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總信息師在“中國制造業國際論壇——
從精益運營到數字化之路專場”上結合中國高鐵裝備的發展向大家分享中國中車如何從傳統的制造方式到精益到智能制造一些探索、實踐和思考。
?
會議實錄:
?
?
融合全球、超越期待:
去年,由原來的中國南車集團和中國北車集團的話整合重組為現在的中國中車。新的中車,現有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有51家,整個集團,有18萬多員工,2015年去年實現銷售入是2400多億。那么我們還有一個宏偉的目標叫融合全球、超越期待。
?
中車的主營業務:大家看上面主要是軌道交通裝備的研發、設計、制造、維修、銷售、租賃等等,這樣一些業務。大家比較了解像我們的高鐵,大家平常坐得比較多。我們應該說主要產品的性能、技術水平已經跨入到世界先進行列。我們除了軌道交通裝備的業務之外,也正在培育和發展九大新產業業務的話,大家看到涉及的面也是我們軌道交通裝備一些延伸的產業,包括像風電、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等。
?
中國中車現在在全球整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里頭,應該是NO1,是毫無異議的,2015年去年我們整個銷售規模按照德國一家SCI公司統計的話,我們是220億歐元。這就是中車目前的價值。
?
?
中國高鐵裝備的發展、成績和體會
?中國高鐵的發展成就還是舉世矚目的,我們現在屬于發展的比較靠后,但是應該屬于后來居上者,目前我們國家高鐵運營里程,今年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超過了2萬公里。投入運用的列車動車組已經有2470多列標準列。這是整個占到世界上總數的60%以上,一個是運營里程,一個是我們運營這個車的數量。
?
中國高鐵裝備的話,能很好滿足像我們國家高寒最低溫度到負40度,像海南島那樣的環島高鐵,高原,應該說各種應用環境非常復雜,我們都能一一適應,應該說整個產品技術水平、安全可靠性,還有跟國外同類產品相比的性價比都有非常大的優勢,值得一提,我們最新開發的,我們叫升級版時速350公里的中國標準動車組,今年8月15號在哈大高鐵投入了運營,這也標志著中國高鐵裝備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中國高鐵裝備技術經歷了自主摸索、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到進一步的技術提升,實現了從技術上跟跑、并跑到領跑,在上周剛剛結束的最高水平軌道交通裝備,在德國的柏林展上,中國中車首次向全球發布了洲際高鐵的概念車,國外一些專家看了以后確實耳目一新。此外,我們在突破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上有了核心的發展。
?
中國中車在高鐵裝備的發展過程中注重打造和完善三大平臺:技術創新平臺、產品開發平臺和生產制造平臺,形成了完備的研發仿真能力,設計制造能力、質量保證能力,這是我們創新能力持續強有力的支撐。
?
第一個體會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技術創新戰略和策略,不管是對外合作也好,技術引進也好,最終目標提升我們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
?
第二個體會就是堅持走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其實還應該有一句,我們原來叫政產學研用這是中國非常好的創新模式,政府在里頭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來協調各方面,來推進我們的創新。我們秉持是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合作創新和整個產業鏈條的創新,共享創新的成果,這是我們的中車的創新理念。

?
第三個體會就是要有精益完善的制造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高鐵的裝備的高質量、高品質,才能保證我們整個生產組織、供應鏈管理等等高效率和高水平。
?
?
高鐵從傳統向精益再到智能化的探索和思考
?精益生產、精益管理是企業提質增效轉型的必由之路,推進企業數字化又是固化精益成果持續提升精益水平一個最佳途徑。我們要打造國際一流企業,精益是基礎,數字化是支撐,智能化是我們發展方向。中車的核心企業特別是與高鐵裝備研發制造相關的企業,比如說像我們的(四方)股份公司的話,從2001年就開始在愛波瑞公司的支持和輔導下我們開展了精益生產、精益管理的實踐,從2008年當時的集團也開始從整體上推進精益生產、精益管理、精益企業建設,持續不斷推進企業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按照縱向深化、橫向拓展的思路,從工位建設、示范區、示范線、車間、工廠全方位的推進要素、標準、指標、鏈條、工位、生產方式為核心的精益生產建設。努力打造我們叫'六六二一'精益運營管理體系,主要著重圍繞六個管理的線條,像成本管理線、質量管理線這樣一些設計管理線,這樣一些線條。建立六個管理平臺,像人力資源管理、資產管理、信息管理、設備管理這些平臺,構建兩條模擬線路,模擬生產線、模擬配送線,這是中車完整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
?
以精益生產、精益管理為提升,細化路標體系,精益制造管理精準運維服務。持續推進高鐵制造企業數字化工程,以定標準、搭平臺、促創新、促進兩化深度融合,為全面實施智能制造奠定堅實的基礎。2015年和2016年,中國中車有11個入圍了國家試點項目,有7個是高鐵裝備智能制造相關的,由此可見國家工信部希望在高鐵裝備、高端裝備上在智能制造上進行探索,中車的話,責無旁貸走在前面。這個是入選高鐵裝備我們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核心工廠監測的項目,這是我們所屬中車集團,重點圍繞數字化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的檢測與智能化的物流開展的制造模式的探索。這是在高鐵核心裝備、實驗、檢測等開展,檢驗檢測智能化試點一個項目。這是我們入選的高鐵動車組,車體智能制造項目。這是高鐵動車組一個非常關鍵的部件,就相當于我們的人的腿腳,整個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試點示范一個項目,因為高鐵的(轉向架)這個跟安全直接相關,所以對質量的要求很高,我們在這個方面探索能夠保證我們的質量可靠穩定的智能制造的方式。
?
?這是高鐵的動車組相當于我們的心臟的關鍵部件IGBT,還有兩個我們屬于叫整個高鐵裝備智能制造相關標準的制定。
?
我國高鐵裝備面臨的形勢,新要求、新挑戰
中國推出來中國制造2025,都在朝著更綠色、更節能、更智能的方向發展,中國中車也必須肩負起我們叫上為大國重器,促進管理企業的轉型升級。
?
我國高鐵裝備的研發生產、制造的話,還有一個比較長時間的持續發展的實踐,如何能夠更好的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3D打印、移動互聯這樣現在的信息技術、制造技術來促進高鐵裝備的技術創新和產業也是對我們中車的話是任重道遠。
?
高鐵裝備未來發展規劃和設想
加快全方位提升應該說我們提出了十化發展的方向,我們針對國家提出來的深化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針對體制效率、綠色智能服務、以及走出去提出來一個'三三五'發展目標,時間關系也不展開了。在國際化精益方面,我們也想從五個方面來加大力度下工夫,加快由本土企業向跨國企業的轉變。中車始終堅持用創新驅動發展,努力打造全球領先技術研發創新平臺,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在研發方面的關注、投入應該說是非常大的。戰略鎖定高鐵裝備下一階段的目標勇擔使命,努力將中車建設成為國際領先供應商,和國際一流的跨國企業,
?
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我們高鐵裝備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了一個規劃。利用互聯網+高鐵裝備,這是目前我們也正在實驗,在高鐵動車組上通過衛星、通過專網等等,我們在車上,高鐵能夠比較順暢接入互聯網,打電話,這個我們在做,應該說時間不是會太久,精益的思想理念在實施國際化的過程中,更能體現效用、效率和效益,應該說對于一個國際化的企業來說,精益化和基于數據的管理是經營管理的基礎,中國中車也在努力使精益品質、數據、效率、效益等這樣一些理念成為我們企業文化的靈魂和DNA,真正使其在全體員工中我們叫做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狀。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