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抓準所謂“絕妙的時機”
“絕妙的時機”是日本著名歌手坂本久所演唱的一首流行歌的歌名,曾經風靡數十年之久的。,而恰巧這首歌的名字指出了生產管理中最重要的核心所在。
生產速度比銷售速度快就會產生庫存,相反慢會產生缺貨。而這里的要點在于生產的時機。日產汽車為了告訴相關人員這個生產時機的重要性,并沒有使用一般所說的“Q?C?D”(質量、成本、交貨期),而是使用了“Q?C?T(質量、成本、生產時機)”。
在豐田方式中關于這個時機有幾個專業用語。為了使各位便于理解庫存削減及作業改善方法等內容,這里先為大家逐個介紹一下這些用語以及及其背后的思考方法。
用語有(1)JIT準時化、(2)TT節拍時間、(3)CT循環時間 以及(4)LT交付周期。

(1) 準時化(Just In Time、俗稱“JIT”)
準時化是豐田方式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涵蓋寬度很廣,而且比較深的一個概念。
大家都知道看板方式是受超市的運作模式啟發,因此這里我們就用超市作為例子來進行說明吧。比如,超市的柜臺上各有10包“金槍魚紫菜卷”和10包“手卷飯團”。
從10點開店到20點關門的10個小時里,金槍魚紫菜卷平均賣出60包。賣掉的部分進行制作補充,任何時候去都能維持在5包-10包之間的庫存呢,這個就稱之為“準時化地后補充”。
這時我們說的“時間”,并不是鐘表上顯示的時刻。而是顧客在買第5包時候的時間點。合著這個時間點來進行制作補充。這就是準時化本來的含意。
經常聽到有所謂的老師說“要實現準時化,平準化是前提”,但我認為這樣說是錯的。“后工序(顧客)如果能平準化地拉動前工序的(買)的話,可以用較低的費用來實現準時化”這樣說法才是正確的表達。
實際上,在超市購物的顧客,并不會看著手表每10分來購買1包壽司的。是有相當大的偏差的。因此“按銷售速度來制作”顯得尤為重要。
說到這里,像大家理解的一樣,“以最少的庫存(投入資金量)努力維持正常經營”才是準時化的目的。像在超市里,常識上如果只在店里陳列了幾個商品,那么就會讓顧客看來是“賣剩下的東西”,可能會賣不出去了。為此,通常有必要保持5-10包的庫存。但是在工廠的話,則必須挑戰更少的庫存。

(2)?節拍時間(Tact Time、俗稱“TT”)
剛才,我們說了“準時化是按照銷售的速度制作”,這個“銷售(后工序拉動)的速度”就是所說的節拍時間(TT)。如果這個速度是一定的話(被平準化的話),就可以以更少的費用實現準時化。為此,在本公司能駕馭的范圍內的話,盡可能平準化生產是非常關鍵的。
超市是不可能控制顧客的購買節拍的。因此,超市只有把握每個時間段的節拍時間,按照這個節拍時間來進行人員配置及安排相關工作。
對于工廠也是一樣,考慮產品的需求量,結合每個的結構部件的使用量,計算得出每個結構部件的必要生產能力。
(3) 循環時間(CycleTime,俗稱“CT”)
循環時間(CT)指的是在連續生產的工序中,完成最小生產單位的時間。即從生產開始,到產出為止的實績時間。它待變目前該工序的實際生產實力。
比如在超市里,1分鐘可以制作1條紫菜卷。,也就是說這里的CT時間是1分鐘/每條。
而通過計算我們知道紫菜卷的銷售節拍時間是3分鐘。
我們發現這里CT時間遠遠小于TT時間。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重視開始制作的時機、考慮1次制作數量、考慮如何不過量制作的機制。如果不這樣的話,庫存就會增加。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