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標準工時的制定的流程。
標準工時對于大家來說,肯定不陌生,但是在做的過程中肯定會碰到形形色色的問題,又不知道如何處理。或者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做的標準工時有問題。。。。
好了廢話不多說,首先我們要理解標準工時的定義。我查閱了一下百度,它給出的定義是:標準工時是在標準工作環境下,進行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人工時間。這個定義還是在IE角度來講還是很不專業的~(但估計很多老板,或者初學IE的人對標準工時的定義就是從這里來的。。。)
我又翻看了industrial engineering handbook,我們再看看專業的定義:
Time standard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defined as the time required by an average skilled operator, working at a normal pace, to perform a specified task using a prescribed method, allowing time for personal needs, fatigue, and delay.
用我蹩腳的翻譯來翻譯一下,就是說在一個普通熟練工人在帶有生理寬放,疲勞寬放,延遲寬放的情況下根據預定的標準操作手法以一個正常速度下所需要的時間。
注意!industrial engineering handbook的定義和百度的定義有三大區別(這也是專業IE和普通非專業IE人員對標準工時的理解的區別):
1、沒有說針對一個加工工序,只是籠統的說了一個工人在XXX情況下,需要的時間。如果針對一個加工工序容易和周期時間混為一談。
2、強調了普通熟練,正常速度
3、強調了寬放
我們一個一個剖析:
1、沒有說針對一個加工工序,只是籠統的說了一個工人在XXX情況下,需要的時間。如果針對一個加工工序容易和周期時間混為一談。
這一點常常被人忽略,為什么?可能因為說起來很煩,大家默認了標準工時是針對某個產品,某個工序。
這會產生什么問題呢?大家看看我說的這樣的情況有沒有發生過哦~
領導在意到線上員工很疲勞,于是問小李(IE工程師)
領導:小李,這個(指著一個工位)標準工時是多少?
小李:老板,是10秒鐘。
領導:考慮了16%的生理,疲勞,延遲寬放了嗎?
小李:沒有。。
領導:你怎么做IE的?
小李回去在10秒鐘上面加了生理,疲勞,延遲寬放,變成了11.6秒。產量變成了原來的84%。但是似乎員工的疲勞并沒有很大改善。。
如果員工解手問題能劃分成N個2秒鐘解決,那我覺得小李的方案沒有錯。但是現實中這樣的話,員工褲子都沒有脫,又要上線了。基本上發生了這樣的對話之后,就陷入了一個思維定式的怪圈,這樣的說法,方法變成了大家公認的東西。很難再找出這里的問題了。
問題出在哪里了?問題出在了老板的問,和小李的答都是不專業的。他們把周期時間和標準時間混為一談,沒有嚴格區分,導致這樣的悲劇。。。
如果是這樣:
領導:小李,這個(指著一個工位)完成400產量標準工時是多少?
小李:老板,是8小時。
領導:考慮了16%的生理,疲勞,延遲寬放了嗎?
小李:沒有。。
領導:你怎么做IE的?
小李:那我回去安排13%的時間進行工間休息,還有3%寬放時間應對延遲損失。但是產量由于作業時間減少會相應減為原來的84%
領導:恩,沒問題,么么噠!
這個是我遇到真實情況,會把寬放放到每個cycle中,我也是醉醉噠。周期時間和標準時間不要混為一談啊!!!不要在問我周期時間里面有沒有考慮時間寬放了,朋友們。
2、強調了普通熟練,正常速度
這里工業工程先輩們意淫出了一個人,他樸實無華,勤勤懇懇,既不高調,也不悶騷,做事穩健,不緊不慢。他的作業是一個標準的狀態,是大家學習的楷模。
或者說這樣的一個人是所有人的一個平均數,有這樣人作為基準能,更加準確的評估出整體的生產能力水平。
但是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找相近的人,或者實在不行根據這個哥們的工齡,產品的導入時間,和他操作時候有沒有手忙腳亂的感覺進行評定。使得他的作業工時是標準的。
3、強調了寬放
上面的疑惑解決了,這個就更好辦一些了。我們秒表測出來的一個循環的時間是周期時間。如果別人解手你也跟著去測,那我無話可說啦~
寬放怎么算呢?
a)觀測到的周期時間*當天的作業個數 = 當天的作業時間。(注意!周期時間中不包括因為尋找工具產生延遲之類的狀況,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包括延遲寬放哦!)
b)當天的作業時間得出之后,我們需要給介個操作哥們一個作業評定,是到底他算快,還是算慢。如果能找到像上文中這樣的男子,那就作業評定乘以1就可以了。
c)然后就可以乘以一定的寬放了,一般的疲勞寬放:輕松作業可以給5%-10%,比如電子行業。中度作業可以給10%-20%,比如汽車行業。一般的生理寬放2%-5%。一般的延遲寬放3%-5%。建議疲勞和生理寬放的時間放在工間休息,延遲寬放不要放入休息中。
這樣一來,一個工人完成一天400產量的標準工時怎么組成,大家都清楚啦。
總結一下:
周期時間*作業個數 = 當天作業時間
當天作業時間*評定系數 = 當天標準作業時間
當天標準作業時間 *(1+寬放率) = 當天標準工時
建議大家再看看OEE是怎么計算的。這樣子你就會混淆更多概念啦,哈哈。原文鏈接是OEE的算法,大家可以參考下哦~
Q & A:
Q1:醬油,有些工時不是在周期時間內的,比如去身后的貨架上面去集中取料,這個怎么辦呢?
A1: 這個有三種辦法去解決這樣的沖突,1、把這樣的集中取料,比如一次性取20個料,均攤至20個周期里(很不推薦)2、改時間不作為周期時間,作為延遲寬放加入到標準工時中(不太推薦)3、改為物流人員進行該工作(不太推薦)4、把這樣的取料作為另一種產品進行處理,比如一次性取20個料,那么把它當做19個A產品,和1個B產品(B產品僅僅比A產品在周期中多了一個到身后取料的工序)的混線生產(十分推薦)

Q2:班組長老是和我說,我這個標準工時是不對的,這么短的時間不可能做完的。
A2:恭喜你,碰到這樣的問題之后,你基本上將面對的是無盡的糾纏,你的精力將大部分投入到與班組長的溝通上,而不是做技術工作了。這是你考驗你的情商的時候了,這不是你的標準工時對不對的問題了。每個人都不一樣,我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辦法。
Q3:我的領導和你上面描述的第一種情況的領導一樣,怎么辦?
A3:不要著急,領導的也不是什么都會的。慢慢和他交流,他會懂你的。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