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題事項中,找出成對的因素群,分別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間行與列的相關性或相關程度的大小的一種方法。在目的或結果都有二個以上,而要找出原因或對策時,用矩陣圖比其他圖方便。
矩陣圖著眼于由屬于行的要素與屬于列的要素所構成之二元素的交點:
1.從二元的分配中探索問題的所在及問題的型態。
2.從元的關系中探求解決問題的構想。
在行與列的展開要素中,要尋求交叉點時,如果能夠取得數據,就應依定量方式求出;如果無法取得數據時,則應依經驗轉換成資訊,再決定之,所以決策交叉點時,以全員討論方式為之,并能在矩陣圖旁注上討論的成員、時間、地點及數據取得方式等簡歷,以便使用參考。
有時候交叉點的重要度各不相同,因此可用各種記號區別之,例如:
◎非常重要或有非常顯著關聯
○重要或有顯著關聯
△有關聯
也可以用文字或數據寫在交叉點上,使重要度更明確。
矩陣圖借著交點作為“構想重點”有效地解決問題。它依其所使用的型態可分類為:L型矩陣、T型矩陣、Y型矩陣、X型矩陣、C型矩陣五大類。
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矩陣圖,L型矩陣圖可用于表達目的與手段(或對策)之間的對應關系,也可用來表示結果與原因的關連性。是由A群要素與B群要素對應構成的。
由兩個L型矩陣圖合并而得,其一是由A群要素與B群要素對應而成,別一圖是由A群要素C群要素對應,兩個L型矩陣圖組合成T型狀態,故稱之為T型矩陣圖。
Y型矩陣圖是由三個L型矩陣圖所組合而成,分別是A、B群要素對應,A、C群要素對應與B、C群要素對應的L型矩陣圖。它說明了在這三個L型矩陣圖的三組要素A、B、C之間的相互對應情形,其做法、看法與T型矩陣圖類似,但多了一組B、C群的對應關系,也因此由T型矩陣圖的平面圖形變成Y型矩陣圖的立體圖形。
由A對應B、B對應C、C對應D、D對應A四個L型矩陣圖組成。
矩陣圖應用比較廣泛,一般應用在以下幾種情況下:
1.競爭對手分析時;
2.新產品策劃時;
3.探索新的課題時;
4.方針目標展開時;
5.明確事件關系時;
6.糾正措施排序時。
1.透過矩陣圖的制作與使用,可以累積眾人的經驗,在短時間內整理出問題的頭緒或決策的重點,可以發揮象數據般的效果。
2.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非常明確,能夠使我們掌握到全體要素的關系。
3.矩陣圖可根據多次元方式的觀察,將潛伏在內的各項因素顯示出來。在系統圖、關聯圖、親和圖等手法已分析至極限時使用。
4.矩陣圖依行、列要素分析,可避免一邊表現得太抽象、而另一邊又太詳細的情形發生
以L型矩陣圖為例,針對“工廠利潤降低”的問題來制作矩陣圖。
1.首先,針對“工廠利潤降低”的問題,運用系統圖,找出一次、二次、三次原因,并就第三次原因制定對策。
2.將第三次原因及對策排入L型矩陣圖中。
3.依相關程度(即此項對策與每項原因關連性)設定對應評比分數。
4.各項對策分數加總后,取最高的三項,成為改善決策,并標出來,完成決策矩陣圖。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