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引進或推行一項管理體系,需要花費很多大的精力去組織實施,但成功者寥寥,最后發現很多屬于組織不得法。
實際上,推行一項管理變革,也需要人、機、料、法、環、測方面的組織和準備,
人機料法環測,5M1E:是指人員、機器、物料、方法、環境、測量?工序標準化作業對工序質量的保證起著關鍵作用,工序標準化在工序質量改進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質量受5M1E即人、機、料、法、環、測六方面因素的影響,工作標準化就是要尋求5M1E的標準化。?
結合精益質量咨詢案例,總結歸納出人、機、料、法、環、測六方面的標準化要求,供企業參考借鑒。?今天就拿精益生產體系的推行舉例來說。
5M1E分析法(人、機、料、法、環、測)
造成產品質量的波動的原因主要有6個因素:
(一)人(Man/Manpower):
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
?? ? ? ??
(二)機器(Machine):
機器設備、工夾具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
?? ? ? ??
(三)材料(Material):
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
?? ? ? ??
(四)方法(Method):?
這里包括加工工藝、工裝選擇、操作規程等;
?? ? ? ??
(五)測量(Measurement):
測量時采取的方法是否標準、正確;
?? ? ? ??
(六)環境(Environment):
工作地的溫度、濕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
? ? ? ??
由于這五個因素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是M和E,所以常簡稱為5M1E。6要素只要有一個發生改變就必須重新計算。
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凡是操作人員起主導作用的工序所生產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員控制造成操作誤差的主要原因有:質量意識差;操作時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規程;操作技能低、技術不熟練,以及由于工作簡單重復而產生厭煩情緒等。?
?防誤可控制措施:??
(1)加強“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戶”的質量意識教育,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
(2)編寫明確詳細的操作流程,加強工序專業培訓,頒發操作合格證;????
(3)加強檢驗工作,適當增加檢驗的頻次;
(4)通過工種間的人員調整、工作經驗豐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員的厭煩情緒;?
(5)廣泛開展QCC品管圈活動,促進自我提高和自我改進能力。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定期檢測機器設備的關鍵精度和性能項目,并建立設備關鍵部位日點檢制度,對工序質量控制點的設備進行重點控制;
(2)采用首件檢驗,核實定位或定量裝置的調整量;??
(3)盡可能培植定位數據的自動顯示和自動記錄裝置,精減少對工人調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賴。??
? ? ? ? ?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在原材料采購合同中明確規定質量要求;?? ?
(2)加強原材料的進廠檢驗和廠內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檢驗;
(3)合理選擇供應商(包括“外協廠”);
搞好協作廠間的協作關系,督促、幫助供應商做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工作。
?
工藝方法包括工藝流程的安排、工藝之間的銜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選擇(加工環境條件的選擇、工藝裝備配置的選擇、工藝參數的選擇)和工序加工的指導文件的編制(如工藝卡、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工序質量分析表等),??
工藝方法對工序質量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選擇的工藝參數和工藝裝備等正確性和合理性,二是貫徹、執行工藝方法的嚴肅性。?
?工藝方法的防誤和控制措施:??
(1)保證定位裝置的準確性,嚴格首件檢驗,并保證定位中心準確,防止加工特性值數據分布中心偏離規格中心;??
(2)加強技術業務培訓,使操作人員熟悉定位裝置的安裝和調整方法,盡可能配置顯示定位數據的裝置;??
(3)加強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實行強制更換制度;????
(4)積極推行控制圖管理,以便及時采取措施調整;??
(5)嚴肅工藝紀律,對貫徹執行操作規程進行檢查和監督。??
(6)加強工具工裝和計量器具管理,切實做好工裝模具的周期檢查和計量器具的周期校準工作。?
? ?
?
所謂環境,一般指生產現場的溫度、濕度、噪音干擾、振動、照明、室內凈化和現場污染程度等。??
在確保產品對環境條件的特殊要求外,還要做好現場的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產,為持久地生產優質產品創造條件。??
? ? ??
?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準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準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
(3)規定必要的校準規程。其內容包括設備類型、編號、地點、校驗周期、校驗方法、驗收方法、驗收標準,以及發生問題時應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準記錄。??
(5)發現測量和試驗設備未處于校準狀態時,立即評定以前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并記入有關文件。??
總結:
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困擾不是設備的先進與否或是資金的匱乏,而是如何將眼下的這些人、機、料、法、環、測等資源發揮到最大作用的經營管理系統。
這也是國內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管理水平差距的主要方面。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