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
庫存減少這件事通常都是我們某些部門的管理指標,所以很多企業(yè)在糾結(jié),這個庫存的管理指標到底給誰呀?有人說給物流部門吧,因為他管東西;有人說給PMC部門吧,也有人(說)給采購部門等等,還有人(說)給到財務部門,但不管怎么說,這件事確實很難辦好,很難辦到。問題出在哪里?
告訴大家,減庫存為什么這么難,原因在于,我們不清楚庫存為什么發(fā)生的;第二個沒搞懂的是,影響庫存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么?底層的邏輯我們沒搞明白。
為什么要庫存?很簡單,是為了滿足交付的需要,對吧。但是,為什么要這么多庫存才能滿足訂單的需要?我們不是要追求準時化嗎?理想的高境界應該是什么呀?應該說訂單來了以后明天就交給他,然后還沒有庫存,這叫準時化吧,或者說庫存就3天,這個今天下訂單我后天就交給他,快捷交付,對吧!但是我們沒搞明白關鍵因素是什么?就是到底什么影響了,讓我們庫存變成30天、40天。
公開一個秘密,你們了解了這個秘密之后,減庫存就變得相對簡單了。我們說各個部門的工作的周期,耗費的時間,它決定了我們庫存的數(shù)量。那我們來看一下哪些部門的作業(yè)周期,會影響到我們的庫存的數(shù)量。
第一個,訂單處理的周期。通常是兩個部門:第一個部門是銷售部門,第二個部門是PMC部門。5天前訂單已經(jīng)下來了,客戶那里下了訂單,但是呢我們因為各種各樣的手續(xù),因為我們領導的耽誤,我們要簽字、要畫押,我們還要把它轉(zhuǎn)化一下,把訂單轉(zhuǎn)換成報表,然后要把訂單轉(zhuǎn)化成材料采購的需求表,這個過程花了5天時間。
很多人說的這5天沒關系,我反正就處理訂單,跟庫存啥關系?記住!這5天時間是需要庫存陪它的,如果沒有5天庫存,這5天,你放心!就交不了貨了,所以這處理花了5天時間,一定有5天以上的庫存等著。
第二個,材料的采購周期。就是我收到PMC的采購需求以后,我們跟供應商訂貨,供應商怎么說的,你著急也沒用,最快我也得兩個禮拜給你,這兩個禮拜我們必須要有庫存?zhèn)渲駝t,你就來不及,理解嗎?采購周期,這也是有庫存陪著的,兩個禮拜以上的庫存就這么發(fā)生了。
檢查作業(yè)周期。好多企業(yè),沒有做精益的企業(yè)都是叫送檢,就是你有東西送到我這來我?guī)湍銠z查一下,求我,我就幫你檢查,這個是沒有精益思維的。好!花了2天時間,庫存里面因為你們的檢查周期2天,它也要增加2天的庫存。
生產(chǎn)制造部門說的,哎呀~那我的問題就更嚴重了!為什么?我的設備做一做停一停,然后有的時候還不齊套,做到中途發(fā)現(xiàn)少個螺絲,我得把東西卸下來放在旁邊等;我工藝錯了還得等;品質(zhì)不良了還得等;我員工不到位了還得等;我新員工來了還要等……就純粹的加工時間2天就夠了,我在這里不小心,整整花了20天時間,就在工廠里面漫游了20天。放心!庫存就是20天,叫在制品庫存。
物流作業(yè)周期,我搬來搬去總得費點時間吧,哎~兩天。好!疊加在一起多少?50天!那你的庫存就是2個多月,所以這個庫存數(shù)量它是由各個部門的作業(yè)周期決定的。
好!那怎么降庫存?很簡單,就是把這些跟我們的庫存相關的所有部門,組織起來干一件事——我能不能隨時地把工作處理完畢。
你比如說訂單,今天來了我們今天能不能處理完畢給到材料采購部,半天銷售部門處理,半天PMC部門處理,我們當天晚上就給到采購部經(jīng)理;檢查部門一樣,我們能不能不要做老爺了,我們不要等他們送檢,我們能不能在線檢查;我們能不能到供應商去檢查……就是說,我不耽誤一分一秒的時間,可以把檢查時間變成0;生產(chǎn)部門也是,我能不能把作業(yè)周期縮短,把設備的穩(wěn)定性做好;質(zhì)量的穩(wěn)定性做好;員工的可靠性做好等等,把這個生產(chǎn)流程從20天減到3天也行,剛才講的純粹的加工時間,我留出一天的余量也行,是不是?3天!物流作業(yè)周期,減下來……
所有這些部門,都把自己的工作時間壓縮到不能壓縮的時候,你的庫存就下來了。所以降庫存,它是一個跨部門的系統(tǒng)工程,給到物流部是搞不定的,物流部沒這個能力。
那建議大家把這個工作給到PMC部門,因為PMC部呢,他的責任就是要協(xié)調(diào)所有部門,既要降庫存還要改善交付,他的職能任務就是這些。所以通過多部門縮短作業(yè)周期來改善,你才能真正把周期縮短,周期縮短了以后,庫存自然就下降了,到那個時候你說,哎~減多少都是安全的。
而且這里面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庫存多的企業(yè)往往訂單交付都不太好,為什么?因為庫存多說明他的管理是混亂的,混亂的企業(yè)交付他通常是不太好;相反,越是優(yōu)秀的企業(yè)庫存越少他交付還越好,所以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詞,叫進取的中庸之道。
首先,我們知道庫存跟交付它是一對矛盾,但是呢它又是某種平衡。今天40天的庫存,對應的是我們交付達成率是80%,它是相對平衡的。你如果把庫存從40天,不明不白減到35天,你放心!他的交付達成率一定是在80%以下。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80%的交付達成率和40天的庫存,它是一對矛盾但是又是一個平衡,因此我們做精益改善干什么?打破舊平衡追求新平衡。
我們想方設法通過所有部門,把這個作業(yè)周期縮短,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還要照顧到訂單交付,哎~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通過改善,我們各個部門能力提升以后,30天和90%的訂單交付,它變成了一個新的平衡,降了庫存還提高了交付達成率。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努力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產(chǎn)周期又縮短了,采購周期又縮短了等等,我們這個庫存減到20天的時候怎么樣,訂單交付率達到95%。
所以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持續(xù)改善的過程,這個過程特別體現(xiàn)了一個價值就叫進取的中庸之道。
本文章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