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E負責保障供應商所供原材料的質量,對由于供應商供貨物料質量缺陷引發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供應商,并要求其改善;負責追蹤確認供應商的改善報告及實施效果,必要時可進行現場審核檢查;負責制定進貨檢驗部門的檢驗規范及檢驗計劃,并適時對檢驗員進行培訓指導;可以參與供應商初始樣品的評估放行工作;每月或每季度對現有供應商的質量狀況進行統計評分,對評分較低的供應商提出限期改善要求;參與新供應商開發與審核,與采購、研發部門一起對新供應商進行考核打分。
第一,必須要有供應商跟蹤的方式及質量問題獨立處理的方法;
第二,高級職位必須要有成本控制、質量控制管理的清晰思路與意識,并有堅持的原則底線;
第三,熟悉供應商的內部品質管理流程,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對應的處理方式;
第四,具備穩定性的保證手段。
既然SQE的職責包括質量控制,這個崗位設在質量部似乎更能表現質量方面的專業性。在國企中,也有人堅決否定把SQE放在采購部。他們認為,把尋源、價格談判、供應商質量都放在采購部門,非常容易滋生腐敗。
這些說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SQE與采購分屬在不同部門,毫無疑問會使溝通效率變低。當供應商出現質量問題時,部門間也經常出現彼此扯皮的現象。
于是,在很多外企,尤其是歐美企業,把SQE職能放在采購部,變成采購職能的一個分支,這使得采購部門可以自如調動資源,更好地使用SQE職能提升供應商質量水平。采購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對供應商產品免檢,把SQE功能放在了采購部門就是一個管道對外。不管是誰的問題,企業都希望供應商交付過來的東西100%合格,最好不需要進廠檢驗。這樣做似乎道理也很充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