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具體原因:
1.IE和精益人員還是有很大差別,主要體現在工作內容上。IE人員主要面對產線工藝技術改善,去做一些”硬件“方面的改善,主要是產線設計(線體平衡,動作改善)、工裝夾具、容器包裝、自動化機構。精益人員主要去做一些精益工具的落實, 軟性的多一些,比如:培訓精益基礎、5S、車間管理看板、TPM、快速換模、改善提案、價值流
2.本質上這些工作屬于改善,一旦要去改善一件時間就會遇到阻力。
這些阻力可以按VCRSP分類:version愿景,工廠高層是不是要往這方面走;Commitment你對接的部門團隊是否有承諾去做;Resource有沒有資源(人錢物)投入;Skill有沒有技能(改善的技能);Plan有沒有制定好的計劃?很多的時候,一項資源卡死,IE精益人員半年幸苦白費。其實很多IE的痛苦來源于支持他們工作的體系系統不完備。
3.問題解決能力問題,現場的改善那么痛苦有很大程度上還主要來源于經驗能力的欠缺。對于一個大的嚴重的問題是否有技能工具去分析到底層并落實解決,這是對IE人員的最大挑戰。比如說,你產線質量問題換個設備20萬能解決,但是會遇到很多資金投入方面的阻力,這個事情很難做成。但是如果你分析出根本原因,找到關鍵部位,花1000塊能解決問題,這樣的阻力就不復存在。
4.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除了深入找到問題根因的能力以外,還有一種能力很重要,利用多功能團隊的視野去解決問題。不能自己一個人往死里磕,要找到身邊的技術專家、供應鏈專家去幫助你。比如,IE人員辛辛苦苦去做產線平衡、動作改善、改善工裝夾具,結果產線就是缺料、來料不良。這個時候就要跳出自己的專長去好好請教其他同事,并且成立團隊去攻克問題,這個技能精益人員倒是擅長。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