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
精益生產5個步驟
我們要如何以精益五步驟落地精益生產呢?徹底杜絕浪費,以最小緩沖成本,根據系統狀態投料,限制在制品數量,由客戶拉動價值,暢流價值流,交付價值。
1、?定義/識別價值
精益實踐的關鍵出發點是價值,而價值只能由客戶來確定。而提供錯誤的產品或服務是一種“浪費”。請注意,“精益”不是制造系統的目標,“價值”才是制造系統的目標,客戶的價值認知和我們的成本與努力無關。
我們要以客戶價值認知作為精益的起點,形成決定性競爭優勢,作為發展制造系統的目標。如果“目標”錯誤,后續發展的制造系統會是一項“浪費”。很多情況,競爭對手未察覺產業或運營模式問題,而檢視業界造成客戶的問題,是識別決定性競爭優勢的起點。
2、識別價值流
特定產品的價值流包含三項關鍵管理任務,這三項任務是:
①從概念,產品企劃、設計,到投產全過程的解決問題任務。
②從接單、制定生產計劃再到交貨全過程的訊息管理任務。
③從原材料到成品,送到用戶手中的物質轉化任務。
價值流分析能顯示出沿價值流的三種活動:
①能創造價值的步驟,如機加工改變物理形狀的過程。
②雖然不創造價值,但是在現有技術與生產條件下不可避免的步驟,如為保證品質,焊接處要檢驗(稱為1型浪費) 。
③不創造價值而且可以立即去掉的步驟(稱為2 型浪費),如去毛刺 。
3、流動
一旦精確定立了價值,也完整地制定出了某一特定產品的價值流圖,消滅了明顯的浪費步驟,實行精益思想第3 步的時機也就到了,讓保留下來、創造價值的各個步驟流動起來。
為因應波動的沖擊,應善用緩沖,例如:時間、產能或庫存緩沖,平衡流量吸收波動的沖擊,以免在拉動時一拉就斷。
4、拉動
'拉動'一詞最簡單的意思是, 在下游客戶提出要求之前, 沒有一家上游工序或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使用拉式系統的好處:
①降低成本:在制品數量低且返工更少。
②提高品質:存在追求內部品質和更好的檢測能力的壓力。
③更好的客戶服務:提前期短且產出可預測。
④更大的靈活性:只有當系統狀態容許加工工件時,工件才會被拉入系統。
界定推式與拉式系統的兩個關鍵詞:“系統狀態”與“限制在制品”。根據定義,即使依庫存耗用或瓶頸產能負荷投放工單,沒有限制在制品數量的面向庫存制造是推式系統,而不是拉式系統。
5、盡善盡美
持續進行根本性的、不斷的改善,需要學習和觀察價值流、價值的流動、被客戶拉動的價值,使得盡善盡美變為清晰可見的圖像,因而使人們能看到改善目標,并且使這個目標對于整個企業都是現實的。集中精力消滅浪費、減小波動、縮短提前期,以需求出發,解決問題,不要讓惰性成為系統進步的制約。
在盡善盡美的改善過程中,會面臨“鼓勵改善與裁減員工”的沖突,員工賣力改善了,卻因為效率提高被裁減了,這樣的話,員工就不會安心地投入到改善中來。適度增加競爭性是應該的,但是更多地是需要給員工定心丸,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并共同分享改善帶來的成果。
結語:管理者應正確地識別、定義價值,建立自身的決定性競爭優勢,打破市場瓶頸,賺更多的錢,讓基業長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有效地打造精益生產的框架,或許TOC、精益以及六西格瑪融合適用更為有效,以TOC作為火車頭宏觀地拉動系統,以豐田現場管理方法的“放大鏡”杜絕浪費,以六西格瑪的“顯微鏡”減小波動,使系統以最小緩沖成本下運行精益生產。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