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體系出現重大變動(例如,組織機構重大調整、業務重大變化等),而管理體系文件(例如,程序、制度等)依然照舊,長期未作任何修訂更新。
不思創新,不鼓勵創新,沒有創新機制,甚至打擊創新。
?
無論一個組織或個人的外部環境,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總的趨勢是要求組織或個人不斷增強生存的能力。只有通過持續改進,永不停步地提高自身的生存的能力,才能在這種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中繼續生存、發展。落后就要被淘汰,只有持續改進才能跟上發展,這是永恒不變的法則和規律。
?
?
7誤區之七:沒有樹立與供方合作共贏的觀念
?
?
在對供方的品質管理中,沒有樹立與供方合作共贏的觀念,“單贏”、“單邊”的錯誤思維是損害供方品質的主要原因。
?
對供方管理,“以包代管”或“以卡代管”,誤認為“包”或“卡”就是管理。
沒有認識到組織自身與供方之間是“合作共贏”關系,將供方視為下級、下屬甚至下手,高高在上,頤氣指使。
只強調組織自身盈利,而忽視供方的合理利益;只強調供方提高質量,而沒有為供方提供合理、必要的協助和支持,以幫助其提高質量。
“單贏”、“單邊”的供方管理,必然導致供方的不合作、怨恨和抵觸,自然損害到其質量,也就是損害組織自身的質量。

?
8誤區之八:沒有充分的事前品質策劃
?
品質管理“過程方法”原則要求:將活動或過程作為過程加以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具體到品質策劃,內容包括:品質目標、需要的活動和資源(包括文件)、品質驗證的準則或標準、需要形成的質量記錄。
?
9誤區之九:品質部門角色定位錯誤
?
現代品質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是預防。將質量部門當成“消防員”、“搶險員”,成為純粹的品質檢驗部門,而放棄日常的防“火”和消滅隱患,放棄其它關鍵的品質管理體系過程,是明顯有違預防原則的。寧愿為“火警”、“險情”付出高昂代價,而不愿意為日常的防“火”和消滅隱患相對較少的資源,是明顯不符合經濟效益原則的,是本末倒置和不明智做法。正確的觀點正如克勞士比所說,品質系統的作用是預防,而不是檢驗。
?
10誤區之十:最高管理者缺位
品質管理最高管理者缺位的情況主要有: 沒有參與質量方針、目標的制定、評價和修訂。沒有為品質管理體系維持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資源,長期忽視品質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的需要,或視其可有可無。沒有規范地組織管理評審,管理評審搞形式、走過場,甚至不參與管理評審。
?
沒有參與質量方針、目標的制定、評價和修訂。
沒有為質量管理體系維持正常運行提供必要的資源,長期忽視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的需要,或視其可有可無。
沒有規范地組織管理評審,管理評審搞形式、走過場,甚至不參與管理評審。
對應該決策的重大質量管理措施推卸責任,交由對決策效果無能為力或無法承擔責任的質量或其它部門代為決策。
對內部部門和崗位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責和權限,分配不清,或所授職責遠超過所授權限,甚至只授責而不授權。
?
長期忽視對現代科學質量觀和質量管理的科學方法、工具的學習,支持質量管理,不講科學,只憑滿腔熱情瞎指揮,“好心辦壞事”,或假意支持。
?
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工作中缺位,必然導致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運行的權威性、嚴肅性受到損害,使得質量管理體系無法維持正常運行,自然無法取得成效。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