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創新可以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鑒于創新的重要性,各企業均將創新作為自身發展壯大的首要問題來解決。1946年,前蘇聯科學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S.Altshuller)通過對大量技術專利的針對性研究,抽象出了一種獨特的創新方法,并將其上升為一種理論,即TRIZ理論。
一直以來各個國家各個領域都在努力嘗試運用TRIZ理論來有效地解決問題。近年來,由于TRIZ理論的日趨成熟,我國在TRIZ理論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在工程技術領域得到了較好的應用,然而相對來說非技術領域的TRIZ理論開發與應用還比較落后。
TRIZ理論主要包括三個大部分,即沖突解決理論,物―場模型分析方法和發明問題解決算法。
①沖突解決理論包括技術沖突解決原理和物理沖突解決原理。為了解決技術沖突,TRIZ理論提出了40項發明原理,如分割、分離、局部質量、不對稱等。同時TRIZ理論提出采用分離原理來解決物理沖突的方法,包括空間分離和時間分離、基于條件的分離、整體與部分的分離等;
②物―場分析是用符號表達技術系統變換的建模技術。物―場模型分析方法產生于1947~1977年,之后經歷了多次改進,每一次的改進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76種標準解,這些標準解是最初解決問題方案的精華;
③對于發明問題解決算法,TRIZ理論認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困難程度取決于對該問題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問題的解就越容易找到。
TRIZ理論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步驟:分析問題、找準沖突、原理解決、對比評價、具體實施。
①分析問題包括功能分析、理想解分析、可用資源分析、沖突區域分析
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從完成功能的角度分析系統、子系統、部件。理想解分析是采用與技術及實現無關的語言對需要創新的原因進行描述,創新的重要進展往往在該階段通過對問題深入的理解來取得。可用資源分析是要確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這些可用資源與系統中的某些元件組合將改善系統的性能。沖突區域分析則是要理解出現沖突的原因。
②找準沖突在產品創新過程中是最難解決的一類問題
沖突是指系統一個方面得到改進時削弱了另一方面的期望或表現出兩種相反狀態。TRIZ理論的目的就是解決沖突,只有找準沖突才能有效地解決沖突。

③原理解決是要獲得沖突解的方法
有物理與技術兩種沖突解決原理。運用TRIZ理論挑選能解決特定沖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準參數確定沖突,然后針對沖突從TRIZ理論的40條原理中找到解決沖突的辦法。
④對比評價階段將所求出的解與理想解進行比較,確信所作的改進不僅能夠滿足技術需求而且能夠推進技術創新。
⑤具體實施就是在前面所有的理論分析工作都已完成且確認無誤之后,將其轉化為具體實施細節應用到實際問題當中。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