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制造業國際聯盟、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制造業國際論壇”于2016年9月27-29日在天津舉行,亨通集團精益總監? 蔡顯勇
出席并發言。
?
他表示,以精益化為基礎,通過自動化改造和信息化互聯實現智能化的制造,最終達到端到端的綜合集成。
?
?
以下為 會議實錄:
?
?
蔡顯勇:在精細化方面,我們通過與互聯網融合,將精益思想固化到線纜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流程,在精細化方面我們學日本精細化思維思想,然后根據中國用IT固化,這樣的話能夠達到我們精細化的目的。另外在自動化改造方面的話,我們現在在我們集團有一個口號,能夠用機器人不用人,能夠用機械手不用人手,這樣一個方向。另外打造一個信息化綜合環境平臺。另外我們現在建設一下就是我們某公司打造線纜制造4.0,這主要是以我們公司為版本一個思維。在這里的話,我想從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光電線纜制造行業現狀,如何打造線纜智能工廠,在我們這個集團推行一些步驟和模式。最后就是工業4.0和線纜制造融合一些探索和想法。
?
?
1
行業制造現狀:
?
首先說光電線纜制造行業的話,現在整個這個行業產值的話我們到2012年已經到了全球第一,但是整個中國電線電纜的市場廠家是非常多,大概有7000多家,整個一萬億以上的產值,總量的話達到世界第一,主要還是集中在江蘇省、湖北省、浙江省、這一帶是非常集中的。大概在工業1.0、2.0工業框架下,這個感覺的話,我們現在整個線纜行業,這個行業投資門檻低,大批的企業,一下子涌入,所以整個行業里面這個企業是非常過多的。然后就是整個大部分企業還是通過簡單一些機械加工、傳統勞動進行加工的。有部分企業,已經處于按照工業4.0,1.0到4.0的話,有部分企業已經在3.0,有部分模塊在4.0這樣去做。那么這些企業出現一個趨勢的話,就是自主創新這個是非常強調的,自主創新能力強。那么在生產的話,在這三個方面,除了生產制造精益化,工廠智能化、信息化三化結合起來,推進的這種企業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
2
如何打造線纜制造工廠
首先的話,我們對于線纜智能化工廠一個定義,第二我們對于它打造步驟一些考慮,包括線纜智能化產品一個規劃。如何打造線纜制造,我們對線纜制造有一個定義,在信貸智能機器人、傳感器、數據存儲和的計算能力實現突破的下,通過工業互聯網將供應鏈、生產過程和倉儲物流能連接,從而實現線纜智能生產效率最大化。在這塊我們對它進行一個定義,它的痛從實質上看的話,我們現在制造將IT技術和現代工業技術相融合,智能制造和智能生產讓顧客得到滿足,讓消費者從供應商這端進行一個描述。在線纜制造這塊的話,我們借鑒工業4.0,打造線纜高端制造,提升中國線纜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從企業來看的話,我們通過線纜制造實現勞動生產大幅度提高,傳統創新數據加快,滿足個性化需求減少能耗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我們這個行業通過線纜制造可以建立起高度結合的創新體系,提高整個行業資源配置和運行效率。整個框架的話,從一個智能物料到智能化工程這一步智能設備間一個通訊,像我們在一些標桿工廠的話,基本上在內部設備的話,基本上實現了一個設備的互聯,在內部局域網建設的也是現在在探索中,開放很多的智能產品。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有一些基礎的平臺,包括SAP平臺、SCM等這些系統的話,我們也是大部分在建設中。

?
然后通過物聯網把它串起來。那么現代工廠的話,我們這邊解決方案的話,就是從精益化的工廠,到數字化的工廠到智能化的工廠,從傳統的工廠開始,到精益化工廠,我們現在引進到愛波瑞公司跟我們進行一個輔導,然后在精益化工廠的建設從去年開始啟動。但是同時的話,我們在這個信息化和智能化這一塊三化一去,邊融合、邊推進,最后建設一個智能化工廠追求現在一個最優的模式,和中國配置的一個模式。
?
然后通過物聯網把它串起來。那么現代工廠的話,我們這邊解決方案的話,就是從精益化的工廠,到數字化的工廠到智能化的工廠,從傳統的工廠開始,到精益化工廠,我們現在引進到愛波瑞公司跟我們進行一個輔導,然后在精益化工廠的建設從去年開始啟動。但是同時的話,我們在這個信息化和智能化這一塊三化一去,邊融合、邊推進,最后建設一個智能化工廠追求現在一個最優的模式,和中國配置的一個模式。
?
3
智能化工廠實現途徑:
首先我們第一步就是精益化的基礎,通過設備的自動化改造,讓這些設備或者人進行信息化的互聯,最后實現智能化的制造,這前面是內部,最后就是端到端整個供應鏈到設備端的集成。首先第一步,我們從精益化+互聯網,我們先將生產制造流程整個進行一個流程的梳理,在這個流程過程中,把精益的思想固化到整個流程,包括現代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流程。這是第一步,然后我們對于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部門進行一個工序審議,現在游行(阿里端)模式的細化,因為我們在日本豐田做過,但是現在一直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日本的豐田思想跟我們這個怎么樣融合,打造一個適合中國特色的精益生產的基礎。所以我們不管怎么說第一步的話,一定要把成本放到每一個工序、每一個部門,每一個部門審議的可視化,或者是通過可視化進行改善,這個通過很多探索確定下的一個步驟。
?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精益華+互聯網,當然首先我們是工序和工序之間一個集成,然后就是我們把后面供應鏈或者客戶,特別是客戶定制,我們相對來說,客戶定制從個性化定制這塊比較少一點,但是客戶定制這塊的話,我們通過客戶的要求,然后提升到精益現場這個模式來,這個做了一定的追求。所以我們精益客戶定制現成管理的話,也是有所考慮的。那么精益化+互聯網的第三個就是我們動態配制的技術和方式。
4
工業4.0與線纜智能制造融合
首先生產商到客戶之間所有的渠道環節通過信息化,這樣的話讓可視化讓渠道進行一個直接配向最終的客戶。另外通過物聯網的讓現代制造向智能化轉型,通過互聯網實現客戶端的實施定制化的需求,實現產品的個性化、定制批量化、物理智慧化。這幾個我們做的融合,我們進行了一些比較分析的話,然為這個智能制造還是我們一個主要特征,智能制造通過智能制造、智能工廠,智能制造系統打造的話,我們智能制作有一個追求和開發。那么這中間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供應鏈如何整合和優化降低成本,這個的話也是我們一個主要方向之一。特別是從采購、代理到提供整理供應鏈解決方面證明供應鏈成本,通過整合過程,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資源降低分銷環節的時間和成本,這塊的話,最重要還是要有一個信息化的建設。因為信息化建設的話,雖然我們在供應商要進入我們公司的供應系統,任何一個廠家都可以上我們的供應鏈系統里面進行登記,原來我們是民營企業,私人有一些關系進來了,現在都是統一的標準。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