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認為陪同Michael Ballé拜訪我的老同事----國瑞汽車林總經理,是個輕松的行程,但結果卻大出所料地讓我回味思索了好幾天。
國瑞汽車成立于1984年,是豐田在臺灣子公司。目前生產Corolla, Camry, Vios, Yaris, Sienta與日野的卡車、巴士。當然是在臺灣實行豐田生產方式的經典。2014年產量達到20萬輛,之后受到國內外市場萎縮的影響,2017年產量為12萬輛。

林總經理是自2015年以來,今年接任的第二位本地總經理。話題從為何Michael的新書—“THE LEAN STRATEGY”是因為他2015年拜訪國瑞時得到的靈感開始。
Michael 說一般談到戰略或是公司的經營方向,都會認為是由經營高管想定而指示各單位執行,但在國瑞他所聽到的,都是現場如何針日常對遭遇的問題所做的改善,且公司營運一直很好。為何與一般公司的經營模式不一樣呢?突然靈光一現,相對于一般只有「由上而下」,在這里是否也進行著「由下而上」的戰略想定與執行呢?于是我組織了Daniel JONES, Jacques CHAIZE, Orest FIUME一起研究,成為貫穿本書的主要內容。所以他說”THE LEAN STRTEGY”的靈感是來自于國瑞汽車。
接著林總經理談到豐田之所以能夠持續壯大,也就是發展出豐田生產方式的原因,是因為不愿再重蹈1950年瀕臨倒閉的危機。在后續的年代,持續維持著求生存的動機,才能讓公司維持具有競爭力的體質。目前國瑞遭遇更甚于2008全球金融危機,市場萎縮、產能無法發揮的窘境。但這樣的環境變化,正成為我們更進一步檢討現狀,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全員努力的結果,這段時間也是歷來進步幅度最大的時候。Michael 時隔三年第二次來訪,可作比較,并歡迎提供建議。
Michael說,大多數訪問過豐田工廠的人都會說「我們的公司變異(chaos)多,不夠安定(Stable),所以無法實行豐田生產方式。」但我所見到來自豐田的Sensei,指導供貨商時,常要求這個,要求那個,真是帶來一團混亂,而不是指導大家原來所期待的「如何才能夠安定」。Michael 認為「現在的安定使人滿意、怠惰,混亂讓人思考未來如何才能安定?!关S田Sensei指導實踐改善的真義,脫出現狀的舒適圈,學習不一樣的事情,持續地追求更高層次的安定,卻不容易讓人接受。但太多的混亂,讓人放棄,太少則無法引起動機,這得靠Sensei的手腕。
長年以來,Michael認識許多公司的經營者,他觀察到有些人是只想著如何安定,結果公司易于滿足于現狀,深陷舒適圈而不自知,讓公司逐漸萎縮。所謂進化是能夠因應環境的變化而生存。市場的變化、公司營運的混亂是自然的,是經營者所必須面對的環境本質,如何讓公司全員接受、面對這些混亂的挑戰,想方設法地改善,也是來自豐田的海外公司經營者特色。

參觀現場時,Michael并沒有專心聽取引導者的介紹,而是自己觀察并提出問題。有什么值得介紹的改善嗎?為何可動率是98%,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嗎?為何不抽出一個人,讓可動率降到94%呢?山積表在哪里?在市場萎縮的趨勢下,設備投資與省人之間的平衡性如何取舍?Karakuri機構的動作仍有撞擊聲,是否能進一步地改善?相對于三年前,物流區的庫存、作業人數、堆高機作業大幅降低,是如何做到的?涂裝與裝配的線外修正區有幾個車位?
最后,Michael為本回的拜訪,做了以下的回饋:
1
市場的萎縮代表公司包括商品力、因應市場能力、現場力等??整體競爭力的衰退,好的生產現場與好的開發、銷售是公司能力的一體兩面,缺一不可。
2
物流區沒有投入大的投資,卻有很大的改善成果,是大家智慧與努力的表現,是真正豐田生產方式的表現。
3
一般經營者以質量、成本、交期為KPI,當然,質量是顧客隨都可感受到的,成本與交期是當下公司營運的能力表現,但彈性則是更重要的公司能力,為了鍛煉彈性,需要「變化、壞消息」來刺激,讓大家保持活力,公司高管要有「先聽壞消息」的習慣。
4
各部門、層級同步地學習豐田的能力,由下而上地引爆全公司經營變革,是國瑞的特色與優勢。未來要活用此優勢,積極向豐田總公司爭取適合國瑞的經營施策。
5
雖為豐田子公司,與其學習豐田的方法論,更要啟發自求生存的動機,讓大家有身處存亡之戰,必須每天求勝,積小勝成大勝的企圖,才能有未來。

訪問時間雖短,Michael 的來到卻為我們平靜的心湖投下一粒石頭,掀起了陣陣漣漪。安定與混亂生生相息,本是自然的道理,「先聽壞消息」才會有進步的機會。謝謝Michael。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