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管理的起源:被譽為全球質量管理大師、'零缺陷'之父和偉大的管理思想家克勞士比,從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國推行零缺陷運動。后傳至日本,在日本制造業中全面推廣,使日本的制造業產品質量迅速提高,并且達到了世界級水平,繼而擴大到工商業所有領域。
?
'零缺陷'又稱無缺點ZD,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張企業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經營管理,生產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產品、業務沒有缺點,并向著高質量標準目標而奮斗。它要求生產工作者從一開始就本著嚴肅認真的態度把工作做得準確無誤,在生產中從產品的質量、成本與消耗、交貨期等方面的要求來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檢驗來糾正。零缺陷強調預防系統控制和過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并符合承諾的顧客要求。開展零缺陷運動可以提高全員對產品質量和業務質量的責任感,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
?
零缺陷質量管理是否真的完美無缺?首先這里要糾正一個誤區:零缺陷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絕對沒有缺陷,零缺陷理念旨在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本著一次性做對的思想去完成設計、驗證、生產等工作。試想一下,當兩名生產工人分別抱著“缺點難免論”和“一次性做對”的思想去工作時,哪一個的工作效率會更高?
?
然零缺陷質量管理是一種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質量管理方式,那么工作人員怎樣才能盡可能地將工作一次性做對?這就要遵循克勞士比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
四項基本原則
?
原則一:質量即符合要求
?
班組成員在完成產品的時候必須按照產品質量的標準走,因為質量的定義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主觀或含糊的“好、不錯”等描述。
?
原則二:產生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檢驗
?
因為檢驗是告知已發生的事情,當將不合格的產品挑選出來時,說明缺陷已經產生了,而預防是可以在制造產品的同時,發現潛在的質量問題,繼而消除這些不符合產品質量的可能性。通過預防不僅可以保證工作正確完成,而且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
?
原則三:在產品質量面前必須追求“零缺陷”,而不是所謂的“差不多就好”
?
有些班組在質量上經常存在著“差不多就好”的態度,他們認為只要在某些時候滿足產品質量要求或者是每次都滿足大部分要求就行了。但是正因為這“差不多好”才讓他們的班組產品永遠也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而“零缺陷”的工作標準,則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在每次質量上做到“零缺陷”,而且要在任何時候都能符合產品質量的要求。因此,如果我們要讓產品具有質量,那就決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協,我們要避免錯誤的發生,這樣我們的顧客也就不會得到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和服務了。“零缺陷”最重要的工作標準意義就是: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時才行。
?
原則四:產品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來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數
?
所說的指數是指把產品不合格的項用壞消息來代替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將這些壞消息給軟化掉,企業的管理者永遠也不會采取行動來整治。而如果我們將這些不合格的產品項目的貨幣價格給展示出來,我們就能夠增加對問題的認識。我們制造出來的那些不合格的產品就是產生的額外費用。這是一種浪費,浪費時間、人力和物力,這是不必要的代價。
?
以上就是追求零缺陷質量管理的四項基本原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追求質量已經成為一種管理的藝術,樹立正確管理理念并有效執行,,生產者、工作者要遵循以上四項原則,努力使自己的設計、產品、業務沒有缺點,并向著高質量標準的目標來奮斗。

?
防錯十步法
?
人人都免不了犯錯,在生活里忘了帶手機、丟了傘、找錯錢等,在工作里面漏加工、裝錯、貼錯等,似乎犯錯是人的天性,傳統思想認為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過培訓和處罰來減少人員的犯錯。這顯然與零缺陷質量管理要求的“一次性把事情做對”、“以人為本”理念相違背。零缺陷質量管理認為,錯誤是可以避免的,企業需要系統的推進防錯系統來從源頭上進行防錯,避免或減少員工犯錯的機會。下面來介紹一下防錯的十步法,教你一步步推進防錯。
?
1.?成立防錯團隊。團隊保持小規模,理想人數為4~6人,滿足3 X 1/3的組員組成法則,即1/3生產制程的人員,1/3品質管理人員,1/3工藝技術人員。
?
2.?建立細節流程圖,識別發生異常的位置。制作流程圖時需要我們把自己當成小螞蟻,了解真實的流程細節。
?
3.?識別每個程序步驟中引起異常的因素。這一過程有兩種方法:第一是頭腦風暴法,邀請相關的人員參加,通過發散思路來收集異常因素,展示在特性要因圖上;第二是“飄紅旗大戰”的方法,在容易發生異常的13類位置插紅旗。
?
4. 針對引起異常的因素選擇適用的防錯原理。防錯有10大原理,分別是斷根、自動、復制、保險、相符、順序、隔離、緩和、層別、警號原理。
?
5. 根據防錯原理,設計所需的防錯功能。
?
6.?設計犯錯裝置方案。采用7→3 →1從發散到收斂,設計出最優的方案,并在這一過程中應用月光工作(Moonshine)進行快速的模擬驗證。
?
7.?評估防錯裝置。通過10項評估法則來評估防錯裝置,這一過程需要進行“惡心試驗”,來評估它可以防止錯誤重復發生么?靠近發生點么?減輕員工負荷么?成本夠低么?是經過團隊思考過的解決方案么?易于使用么?安全么?能簡單實施么?容易維護么?耐用么?
?
8.?制作使用防錯裝置,并把它添加到質量控制計劃中去。
?
9.?通過驗證崗位測量其效力。新增或修改的防錯裝置,需要在其制程后面增加驗證崗位,連續驗證是否滿足防錯的要求。并比較改善前后的數據變化,以差錯的數量和貨幣的節省加以衡量,并對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
?
10. 持續進行防錯審核。如果防錯裝置失效,后果將會非常嚴重。所以需要每天對防錯裝置進行日常的審核。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