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費爾,六西格瑪黑帶大師,美國最知名的統計應用實踐專家,波音公司的質量管控標準制定者之一。2014年11月,道格拉斯·費爾第二次來到中國,當他拉著行李箱出現在記者眼前時,容貌和風采與第一次來華時一般無二。
?
2009年,道格拉斯·費爾第一次來到中國,面對摩拳擦掌準備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他第一次強調了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的重要性,系統地介紹了美國制造業打造產品品質的方法和經驗。那一年,中國政府推出“中國制造”概念,“MadeinChina”開始引起人們關注。5年過去了,“中國制造”憑借低廉的價格打開了國際市場,卻也因低劣的品質幾乎淪為“次品”的代名詞。這一次,道格拉斯·費爾面對已經“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再次為如何科學打造“中國質量”支招。
記者:中國制造已經遍布全球,但中國產品的質量卻飽受詬病。讓中國企業困惑的“速度”與“質量”真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中國質量”轉變該從何處入手?
道格拉斯·費爾: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誤解“質量”和“速度”是背道而馳的。我們需要明確,企業對質量的追求本質上是源于消費者的需求。通過科學的質量管控,提升質量、減少報廢、壓縮不良成本,最終的目的和結果都將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不管什么產品,消費者的要求基本一致:可靠、耐用,功能強大且穩定。這是我們對高品質給出的最簡單的定義。如果你的產品無法滿足這些要求,消費者就會選擇其他產品。現在很多中國人會選擇國外進口商品,正是因為中國制造的產品沒有達到高品質標準,難以取得消費者信任。
目前,全球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普遍印象都是廉價品質低,因此,要想更好地占領市場,中國制造業必須把質量和產能結合起來。中國制造應該瞄準高端市場。
記者:中國制造的產品一直以低價為競爭優勢,企業是否可以在節約成本的大前提下,保證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品質?
道格拉斯·費爾:很多中國企業認為,生產使用的原材料越便宜,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就越低廉。利益的驅使導致部分不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將一些不需要添加、不可以添加,甚至是致命的成分摻入原材料中。但是,企業正確削減成本的方法絕不該是以次充好,而是應該靠不斷提高自己的質量管理水平實現利潤提升。
當然,提高質量不是免費的,在提升質量的過程中,企業需要付出相應的技術成本。但隨著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產能不斷增強,企業利潤必將會被推動上升,會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從國際視野來看,當匯率降低的時候,由于貨幣兌換后產品價格較低,由匯率造成的成本差異能夠掩蓋質量上的差距;但在匯率上升時期,質量扮演的角色就會越來越重要。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制造若想在國際貿易中有足夠競爭力,勢必將更多地依賴于產品質量。
記者:食品、醫藥行業應該是最需要重視質量的行業,但為什么在中國的重視程度卻不夠高?
道格拉斯·費爾: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政府法規的嚴格程度不夠。在美國,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企業一旦越過紅線,將會被直接關停。同時,不僅是針對本土產品,美國對進口食品的要求也非常高。而到目前為止,中國相對西方國家而言,食品、醫藥領域的質量安全標準還相對較低。也正因如此,那些只著眼于國內市場、不考慮出口的企業,其自律性、對質量的關注度都不會很強。
同時,在過去的30年間,中國制造一直擁有強大的成本優勢。但顯然,現在一切都在變化。“中國制造”已經不再便宜——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以及資源環保成本等等,都在快速上升。很多沿海工廠紛紛遷往內地,就是為了節省房租成本,因為企業利潤已經受到了威脅。但是在搬遷、裁員這些方法都用過之后呢?企業該如何突圍,尋找更好的利潤增長點。一個非常聰明、有效的做法,就是“向質量要效益、要利潤”。從這點上講,許多西方企業的經驗是完全可以借鑒的。這也許就是中國制造業未來勝出的關鍵所在。
?
記者:中國企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品牌成為品質的代名詞?
道格拉斯·費爾:在盈飛無限的客戶名單里,有許多全球最知名的頂級企業。即便是像可口可樂這樣的行業領頭羊,仍然在每天持續地使用我們的質量解決方案,以不斷壓縮它們在制造環節的各種成本,減少因質量問題導致的各種浪費。這些成功企業仍在每天堅持關注質量,其本身就十分有教育意義。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產品質量是核心。我舉個例子,美國通用汽車在上世紀50年代曾因品質卓越而風靡一時。遺憾的是,接下來企業卻轉移了關注重心,將精力分散到其他領域。當時不起眼的日本豐田公司,雖然還只是一間小小的工廠,但因為對產品質量不斷地追求,逐漸蠶食了通用汽車的市場,成為業界第一,而曾經叱咤風云的通用汽車則在2009年申請了破產保護。
事實證明,制造業是一個非常踏實的行業,花哨的外包裝、酷炫的公關手段,都不是支撐產品長盛不衰的籌碼,產品質量才是永遠不變的核心。
記者:中國質量什么時候才能像中國制造一樣,被人們認可和接受?
道格拉斯·費爾: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首先得有一個前提,中國制造業必須出現非常注重質量、非常專注于生產高品質產品、非常堅持質量管控的企業作為全行業領導。只要出現這樣的企業,我可以大膽的預測,只需要5年,“中國質量”就可以和“中國制造”一樣,享譽全球。

除此以外,政府應該扮演好嚴格監管、檢查、設置下線的角色。目前,在企業樹立產品品質的過程中,中國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對不足。但產品質量的提升,最終還是要靠企業自己自上而下的重視,身體力行的執行。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與冠卓咨詢牽手引入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后,是將其經營業績最大化的綜合管理體系和發展戰略,是使企業獲得快速增長的經營方式,精益六西格瑪管理將對企業文化改進產生很大的作用。”
——某集團管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