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
愛德拉先生,一名德國的生產總監,在其管理筆記中發現密密麻麻但很工整的筆記,愛德拉先生將這151種浪費歸納為以下八類,一起來看看!
?
現代管理中通常把生產現場的七種浪費總結為:過量生產的浪費、等待的時間浪費、運輸的浪費、工作本身的浪費、庫存的浪費、動作的浪費、質量缺陷的浪費。
?
管理工作的七種浪費:閑置的浪費、等待的浪費、協調不力的浪費、無序的浪費、失職的浪費、低效的浪費、管理成本的浪費。
?
一、時間的浪費
?
1.缺乏適當的計劃,使人員在換規格時產生等待,或停工待料。
?
2.班長未能徹底了解其所接受之命令與指示。
?
3.缺乏對全天工作內容的認識。
?
4.對班長的命令或指示不清楚。
?
5.未能確實督導工具、材料、小裝置等應放置于一定之處所。
?
6.不應加班的工作,造成加班。
?
7.未檢視每一工作是否供給合適的工具與裝配。
?
8.放任員工故意逃避他們能做的工作。
?
9.需要的人員不足。
?
10.保有太多冗員。
?
11.拙于填寫報告及各種申請表格。
12.縱容員工養成聊天、擅離工作崗位、浪費時間之壞習慣。
?
13.疏于查問與改正員工臨時曠職及請假的原因。
?
14.未要求員工準時開始工作,松于監督。
?
15.拖延決策。
?
16.班長本身不必要的請假與遲到或不守時。
?
17.遲交報告。
?
18.需要修理時未立即請查原因。
?
19.工作中不必要的談話與查問。
?
20.班長不能適當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與時間。
?
二、 創意的浪費
?
1.未能傾聽員工的建議。
?
2.未能鼓勵員工多提建議。
?
3.在各種問題上不能廣聽部屬的意見。
?
4.不能廣泛的研訊本身工作與業務之有關方法。
5.未詢問新進人員過去的工作經驗,以獲取有益的意見。
?
6.未充分向其它部門(如生技等)請教。
?
7.未考慮或指定適當人員處理所有有用的提案。
?
8.未能從會議中獲取有益的意見。
?
9.管理機能不好。
?
三、材料與供應品的浪費
?
1.督導不良,造成材料的浪費。
?
2.對新人指導不夠。
?
3.指派新工作時未充分指導。
?
4.藍圖或草圖破損、難懂、看錯、標準未及時更正、或自作主張。
?
5.機械故障或未調整好。
?
6.未對每一工序檢查材料使用情形(標準與差異分析)。
?
7.未讓部屬了解材料或供應品的價值。
?
8.命令與指示不清。
?
9.縱容不良的物料搬運。
?
10.未注意部屬的眼力與健康,造成不良品。
?
11.缺乏紀律,縱容粗心或不當的工作。
?
12.容許部屬用不適當的材料,如太好或太差。
?
13.未能追蹤不良工作起自何人,以致不能糾正。
14.不能適才適用,特別是新人。
?
15.請領太多材料,多余卻未辦退料。
?
16.未請領正確的材料,用錯材料。
?
17.未檢查材料是否排列整齊,正確放置。
?
18.未能檢查蒸氣、水、氣體、電和壓縮空氣等管路電線之裂開破損。
?
19.縱容部屬私事使用油、壓縮空氣、小工具、化學藥品等。
?
20.讓不良材料當良品流入制程。
?
21.缺乏有效系統防止材料外流、避免損失或被偷。
?
22.可再用的材料當廢料處理。
?
23.縱容浪費或濫用以下供應品:掃把、文具、油布、燈泡、水管等。
?
24.產生不良未立即停止生產。
?
四、 機器與設備的浪費
?
1.缺乏工作計劃,使所有可用的機器未獲得充分且適合的利用。
?
2.疏于檢查機器,使其保持良好狀態及避免故障。
?
3.班長缺乏正確使用機器的知識,不了解各種機器的能力。
?
4.未定期檢查—繩、皮帶、鏈條、輸送帶、潤滑系統等。
?
5.殺雞用牛刀,小工作用大機械。
?
6.在保養、修理、油漆工作上缺乏與保養部門協調。
?
7.閑置機器未加保養,任受潮濕、臟物、灰塵、銹等侵蝕。
?
8.缺乏定期清潔,機器不潔。
?
9.所有轉動零件未檢查是否有適當的潤滑。
?
10.應修理之處未立即辦理。
?
11.機器沒有適當的操作說明書。
?
12.缺乏良好紀律以避免機器設備的濫用。
五、人力的浪費
?
1.由于下列原因,無法控制有能力部屬之人事變動:未評估員工變動之直接與間接成本;“管”得太多,聰明的領導卻太少;對紀律要求“太嚴”或“太松”;能做到的“承諾”,卻未遵守;許下不能作到的“承諾”,如加薪或升遷;無充分理由而解雇人,不應使用解雇作為一種處罰;強留部屬在他極端不喜歡的工作上;對待部屬不公正;部屬爭吵時,偏袒一方;對一個部屬批語其它的部屬(指桑罵槐);未能查出自愿離職部屬之理由;不能向部屬正確說明公司的目標與政策?;在員工調薪上,班長未參與;班長的權威不好。
?
2. 不能使新進人員充分發揮其生產力;沒有以親切、幫助的態度接納新員工;對新進人員沒給予安全的工作指導;未讓新進人員了解全天的工作及其它內容;沒有選擇夠格的人配合工作;對學習速度慢的人沒有耐心;未促使其它部屬對新人表示友善、幫助的態度;未盡可能的接近新人;沒有告知新人,工廠生活情況與規劃,如安全、發薪日期、廁所、飲用水、浴室等;未安排完整的訓練計劃。
3. 未使部屬盡其所能;未指導部屬如何做好工作;未盡可能的說明工作,使其發生興趣;未對部屬的進步與個人生活表示關心;沒有容納部屬錯誤的雅量;未注意部屬的力量與個性,適當的指派工作;未研究部屬個人的不同,以發揮他最大的潛力;縱容部屬派系存在或組成小圈圈?;評價一個人只重資格、種族、宗教、關系、地域等;明知某人的心理或生理不適當,卻未加調動;生病的部屬仍讓他工作;未給予需要的協助;當可能且適當的時間,卻未給予升遷;未考慮影響薪資與工作條件的問題;未訓練一個侯補者。
?
4. 欠缺對標準工時教導之概念。
?
5. 欠人員效率管理之數據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