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走精益之路,說到底是企業領導和企業員工通過精益改善行動,朝著理想的目標不斷修煉意識、思維和能力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精益就是一種信仰,是指引企業領導和員工走向未來的信念、準則。企業領導有必要從自己開始轉變觀念,影響和帶領全體員工一起,信奉精益,實踐精益,把企業帶向更美好的未來。
信仰精益,不僅表現在上述對目標和結果的認知上,還表現在對工具方法、企業管理、員工能力以及精益時機等的正確認知上。
精益需要“專注”、“熱忱”、“精通”

偉大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曾這樣說:“偉大人物的最明顯標志, 就是他有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變換到任何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忠于克服障礙,以達到期望的目的。毋庸置疑,堅強的意志是通往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墊腳石。
終其一生,愛迪生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偉大發明,不正是因為他的鍥而不舍,矢志不渝和堅持不懈嗎!同樣,成功源于專注這條不變論,以然被這位發明大王詮釋得淋漓盡致。?
無獨有偶,縱觀古今。但凡在是社會上有所作為和成就的仁人志士,其成功 源泉和動力不也是源于專注。譬如,被稱為“書圣”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其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聞名萬世,享譽中外。他開一代書法新風之先河。之所以會有如此之高的成就這與王羲之對書法的專注和勤學苦練是分不開的。為了是自己的書法達到如火純青的至高境界,他曾將一汪清水染成墨黑。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工作時嚴謹認真是眾所周知的。工作時他曾把表當做雞蛋放進鍋里去煮,卻不肯放過天平上的一粒灰塵。倘若從烹飪學的角度來說,牛頓的確不是一名合格的廚師,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他絕對是一位明察秋毫的科學巨匠。他的成功,源于對研究工作的專注態度,和對其所做的事情的一絲不茍的習慣和魄力。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他每天堅持寫作,對創作的專心致志程度,便是常常忘記了吃飯,以至于盡然曾在一天用掉了七支鉛筆。他的成功,不也是源于勤奮與專注。這些活生生的事跡和實例無不向我們闡釋這樣一個道理:因為專注,所以成功。
這些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的,正是反應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練習造就完美,熟練才能精通。古人有述,荀子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 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由此可知專注就是堅持不懈,一旦你認定那是自己的終極目標,就必須鍥而不舍,直至達成方止。只有這樣,幸運之神才會眷顧你,成功不會與你擦肩而過。?
舉凡一些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士,盡管這些頂尖人物優點不一而足,成就也在不同領域開花結果。他們卻都有一個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點:熱忱、專注與精通。
因為熱忱,所以能夠投入強大的動力與能量;
因為專注,才能心無旁騖勇往直前;
也更因為熱忱與專注,才能達到專業與精通的境界。
這就是走向成功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當然,前提是聚焦,聚焦,再聚焦。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聚焦的過程需要面對很多的對抗,對人性的對抗、對人欲的對抗,對自以為是的個人思想的對抗。但是,只有能下定決心去堅持聚焦,下定決心把聚焦進行到底,所有的困難也就不是困難了。因為,只要你下定決心走的路,沒有誰可以阻攔。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