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有人會問到SPC/MSA的相關知識點,一直想要就測量系統(tǒng)分析(MSA)相關內容作一些總結,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現(xiàn),今天算是開了個頭。是的,只能開頭,MSA內容非常多,只能普及一些基本概念和個人的感悟,希望大家有不同看法,可以相互交流。
?
什么是MSA?
?
? ? ? ?根據個人的理解給大家舉個例子:初中化學課上,我們都學習過讀取試管中溶液量的時候,為確保讀取值的準確度我們需要讓視線與頁面平直,這是一個簡單的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問題。
測量系統(tǒng)分析英文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縮寫MSA,簡單地說測量系統(tǒng)分析就是“對測量系統(tǒng)所作的分析”。為了理解MSA的含義,我們可以把它分解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測量系統(tǒng)”,一個是“分析”。
?
?什么是測量系統(tǒng)??
?
我們知道測量就是一個對被測特性賦值的過程,測量系統(tǒng)其實就是這個賦值過程涉及到的儀器或量具、標準、操作、方法、夾具、軟件、人員環(huán)境等要素的集合。系統(tǒng)中各個要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可能是獨立的,也可能是相互影響的。
?
?什么是“分析”??

?
??? ?測量系統(tǒng)分析的根本對象不是零件,而是測量系統(tǒng)輸出的變差。“分析”代表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具體方法,下面將介紹:
?
二、MSA的目的?
? ? ? ?MSA的目的就是通過測量系統(tǒng)輸出變差的分析,判斷測量系統(tǒng)是不是可接受的,如果不可接受,進而采取相應的對策。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測量系統(tǒng),因此測量系統(tǒng)誤差可以減少但不能絕對消除。在質量領域我們把變差視為頭號大敵,認為變差小是一種美。然而在自然界,變差就是多樣性,本身就是一種美。
?
三、MSA方法論
?
MSA涉及多種方法,每一種都跟統(tǒng)計有關。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方法往往難以被記住,包括我自己。為了便于理解記憶,我們先對“變差”進行剝絲抽繭,即進行結構,看看那些指標可以用于表征測量系統(tǒng)的測量變差。
?
?第一層:?
?
? ? ??測量觀察到的總變差=零件間變差+測量系統(tǒng)誤差,其中零件間變差是指不同零件間客觀存在的真實差異,由零件本身決定;測量系統(tǒng)誤差就是我們MSA的對象,即由測量系統(tǒng)能力決定的測量偏差。
?
?第二層:?
?
? ? ??測量系統(tǒng)誤差=精確度+準確度,精確度研究的是測量變差的波動范圍,沒有考慮與真值的差異;準確度研究的是測量變差離真值(或參考值)的差異。
?
?第三層:?
?
???A、精確度=重復性+再現(xiàn)性;
? ?B、準確度=偏倚+穩(wěn)定性+線性。
?
? ??MSA的研究變差的指標其實就是上面等號右邊的5個,所以MSA方法論包括了:
?
重復性研究:
1、 同一個人,用同樣的設備/方法/設置,在相同的環(huán)境,測量同一個產品多次所觀察到的變差;主要研究設備導致的誤差。
理解舉例:你去買黃金飾品的時候,同一個營業(yè)員對你看上的金飾用相同的量具3次稱重,你發(fā)現(xiàn)3次測量結果波動很大,這就是重復性不好。
再現(xiàn)性研究:
?2、不同的人,用同樣的設備/方法/設置,在相同的環(huán)境,測量同一個產品所觀察到的變差;主要研究人導致的誤差。
? ?理解舉例:接上面的例子,這時另外一個營業(yè)員過來用同樣的工具、方法對同樣的金飾稱3次,發(fā)現(xiàn)和第一個人測量的平均值比,此人的測量平均值差異也很大,那么就是說的再現(xiàn)性的問題。
偏倚研究:
3、?觀測到的均值和基準值(參考值)之間的差異。
? ? ??
? ? ? 理解舉例:金飾的真值假設為50g,而今天你測量10次得到平均值為45g,那么5g的差異就是偏差。
穩(wěn)定性研究:
4、??在不同時間區(qū)間測量時得到的偏倚大小的情況,好的穩(wěn)定性意味著什么時候測量偏倚都差不多。
? ? ?
? ? ? 理解舉例:接上面例子,一個月后,用同樣的量具測那個真值50g的飾品10次,得到平均值40g,比一個月前少了10g,這說明穩(wěn)定性很不好。

線性研究:
5、?如測量結果隨量程的變化始終保持很小的偏倚,那么測量系統(tǒng)的線性就很好。
?
? ? ? 理解舉例:上面那個量具,第一次測量真值50g的金飾偏倚假比為0.5g,第二次測量真值200金飾得到偏差為5g,也就是說隨著量程變大,變差也越來越大,這個系統(tǒng)的線性非常糟糕。
?
四、MSA之不可忽視的分辨率
?
分辨率即測量裝置的敏感度(最小刻度),分辨率高時被測對象的微小變差都可以被測出,分辨率低則不然;舉例,用最小單位分別為1分米和1厘米的軟尺來測量人的高度,哪個誤差更小不言而喻了吧。選取測量裝置分辨率的一個經驗法則是:裝置的分辨率即最小刻度值至少為被測特性的尺寸規(guī)范或者過程變差的十分之一。一般來說分辨率由測量設備/裝置自身決定,與人的操作和環(huán)境無關系。前面金飾的例子很夸張,也許我們應該從分辨率的角度找找原因。
五、總結
?
綜上,一個完整的MSA過程邏輯上及理論上,應該遵循如下步驟:分辨率->準確度(偏倚、線性、穩(wěn)定性)->精確度(重復性、再現(xiàn)性)。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根據不同的情況會有所側重。比如在我們公司涉及檢具、操作者、三坐標機等,三坐標機本身的定期校準也會涉及分辨率、偏倚、線性和穩(wěn)定性;檢具上百分表的應用就涉及分辨率的確認;PPAP提交前一般需要作重復性再現(xiàn)性分析;每年度對檢具的三坐標精度校準涉及穩(wěn)定性確認。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
精益六西格瑪讓我們的質量、效率、成本、管理上了一個臺階,并得到了美國質量協(xié)會、中國質量協(xié)會等單位的獎勵和認可。”
———上海貝爾某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