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師在某工廠培訓,與公司老板交流中,他說之前改革,走過一些彎路,交了些學費,這次JIT的推行,務必要成功。
我好奇地問:“以前改革不順利的原因有哪些?”這位老板后面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悟。
他說:“前面的經理,在辦公室、會議室說的慷慨激昂,打動了我。但是在車間里,我發現他走路的樣子拖泥帶水,只會指手畫腳,沒有突出重點,工作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這次我從車間新提拔了一位主管做廠長,他不僅經驗老道,更讓我放心的是他在車間里以身做則,走路的樣子都像軍人一樣,身后的工作干活也像士兵一樣你追我趕,我很放心!”

這位老板說的太對了。在服裝、箱包、皮革、家具等勞動密集企業,要提高產量和品質,先不談太多JIT、TPM等的大段理論,關鍵你是否經常在生產一線?能否【一針見血】發現問題,【一招致勝】解決問題?
其實,在企業,短時間內要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①6S推行、②消除浪費、③實行標準化,是最直接、容易成功的三種利器:
1、現場改善與6S
6S不單只是要做好(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整潔、和諧的工作環境,員工在良好的氛圍下工作,會提高效率,使交貨期和質量得到保證,同時提高收入和企業利潤。
6S也能發現生產和現場管理中的問題,是維持工作環境的必要工作。6S可以使許多問題可視化,從而消除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通過現場的規劃整理,可以使物料、工具便于取用,現場井然有序。
2、消除浪費(Muda)
? 'Muda'引自日文,指浪費,同時也蘊含著:任何事情或活動,不會產生附加價值的均稱為Muda。在現場,只有兩種活動進行:'有附加價值的'和'沒有附加價值的'。進行現場改善就應該盡量減少沒有附加價值的活動,即消除Muda。
通常,從技術上的改進更新如增添新的專機等自動設備,可以看到效率的明顯改變,但往往隨之而來的還有成本的顯著增加。消除Muda只是從細節、小的方面節約了成本,看似不起眼,但累積起來就會發現顯著的成本下降,并形成明顯的質量提高,但消除Muda一般不需要花費成本或者僅需很小的成本。這也正符合了現場改善的要義:從現場各個細微之處發現問題、改善提高。
消除Muda和6S的推行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堅持推行6S的工廠必定較好的消除了Muda,反過來,若沒有成功消除Muda,6S活動肯定是失敗的。

3、標準化
'標準'可以定義為做事的最佳方式。產品或服務時經歷一系列流程產生的結果。為確保質量,在每一流程里,要維持一定的標準。維持標準,是在每一個流程中,確保質量和防范錯誤再發生的一種方法。
標準是稽查或論斷的基礎,若沒有標準,我們甚至無法知道是否在改進。在現場,工作標準經常被展示出來,以表現作業員工作的主要步驟。無疑,這些標準可以作為提醒作業員之用,但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管理人員核查這項工作是否正常的進行。一項工作經過不斷改善得以優化,但若不制定為標準就難以繼續堅持下去。標準化正是把程序、動作、方法等給予一定的標準,使之能堅持下去。只有在改善的成果予以標準化后,才能期望相同的問題不會再發生。
當然,標準并非一成不變,前一次的標準是下一次改善的基礎,遵守標準即為'維持',提高標準即為'改善',一旦上一次的維持安定下來并且流程受到控制了,管理階層便可以計劃下一個挑戰:進以提高現行標準。沒有標準,就沒有改善,為此,標準是'維持'及'改善'的基礎。
推行現場改善的最后切記要標準化,這樣才能維持改善。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冠卓咨詢的服務非常專業和敬業,我們對精益六西格瑪的項目成果非常滿意…… 精益六西格瑪為我們培養了一批‘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
——上海某公司總監朱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