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水平高低,“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工作中你是“差不多就行了”,還是“差一點都不行”?看看國內工廠的生產水平,普遍存在“差不多“思想。制造出來的東西談不上有明顯的問題,但離精品的距離總是有那么一點點差距,總是難以令人滿意!
“這套模具的型腔怎么有段差?”
“差不多的,只有幾個絲,不影響使用的。”
?
“圖紙上的尺寸標錯了,怎么沒有改好就發下去了?”
“我已經給加工的師傅說過了,差不多的,他們會改一下。”
?
“機床加工的零件怎么這么多的刀紋?”
“差不多吧,拿去給鉗工拋光一下就可以了。”
?
“這臺設備的鈑金接縫怎么一頭大一頭小?”
“差不多,又不影響機床的加工性能。”
在這些“差不多”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的工作行為變得不夠嚴謹,對待工作任務不去追求精細化,最終的結果是這里差一點,那里差一點,致使工廠的品質游離在不穩定的邊際。
我們來看看:
歐美廠商驗收模具,首先不是看打樣的產品,如果模具外觀有劃痕,模具分型面有打磨痕跡,沒有銘牌等等,模具肯定是被拒絕驗收的。對于產品尺寸,則嚴格依據產品圖紙的公差要求來檢測判定,即使是不影響產品使用的部位,不合格也必須修正,絕不是“差不多”的事!
事實上,一旦“差不多”思想成為你的習慣,在你不想“差不多”的時候還難以擺脫。一個人做事的態度變差往往是從“差不多”開始的。仔細揣摩“差不多先生”的心態,你就會發現,他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在意。
一個凡事只求“差不多”的人,也就只配過一個“差不多”的人生。
?
“差不多”就是有差距,這種思想會讓一個工廠的品質漸行漸遠,最終不斷拉開差距。把工廠的這個通病給大家提出來,望大家思考并重視。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說法,傳統的工匠們正是憑著追求精確的精神,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精美絕倫的作品。
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事做起,天下大的事都是從點點滴滴做起。所以有的領導者不說要做大事,但是從點滴做起最后做成了大事。簡單的道理往往被忽視,細節上的高標準嚴要求是成大事的關鍵。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