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推行精益生產要兼顧企業、主管、一線員工三方利益。
精益推行中,實施部門和實施的人往往是被動的,精益推行真的成了“推”。
精益負責人累壞了,氣餒了,或者干脆自己做一點,能做一點是一點吧!
“ 精益推行難,難點就在人”,這是精益領域的共識,解決人的問題是關鍵。
“問題解決的關鍵不是針對問題制定解決方案,而是針對問題原因采取措施”,這是我在培訓中經常說的。
人的問題也是一樣,要從分析人的原因入手。
實施的部門或實施的人為什么不積極?
1. 不認同;
2. 沒好處;
以上兩方面應該是被動和不積極的最主要因素。

不認同是因為:
1. 自己在這個領域浸淫多年,慣性思維很深,很難接受新思維;
2. 精益的理論和方法很完美,但實際情況很復雜,很難把自己的模式簡單套用上去,總感覺自己很多特殊情況,精益的標準方法適用不了。
第1條可以通過系統的闡述讓大家認識了理解為什么要實施精益生產,可以讓大家從理論上接受。
第2條就只有自己做成功才可能認同。常常有人和我說,帶我們去看看和我們相類似的企業,讓我們見到真實的案例,我們才會接受和認同。而我常常的回答是:看了你也不會相信。因為當大家去看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注意那些和我們相同或類似的內容,大家看到最多的是哪些不一樣。產品類似,也許發現設備不同(型號不同或年齡不同),員工素質不同,薪酬體系不同,老板理念不同......,如此不同,總之在我們公司做不到。
所以我說:只有哪天大家自己做出來了才會真正相信。但首先得去做,那就先解決動機問題,也就是解決第二個問題:沒好處!實施精益對我有什么好處?
“ 人是利益驅使的動物”,不知道是哪位圣人說的。
先看看企業為什么要推行精益生產:
1. 能帶來很多好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2. 跟上潮流,否則自己就落后了;
3. 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但沒有員工的利益在里面,企業推行精益的初衷從來都沒有包含員工利益,所以員工不積極在正常不過。
順利推行精益生產,要符合企業、主管、一線員工三方利益。
我曾經挑戰企業,有沒有想過為了增加員工收入而推行精益?
其實員工的收入早晚都是要增加的,一種是主動,一種是被動。主動是永遠在別人的前面給員工漲工資,一種是永遠的是被逼無奈漲工資。
漲工資的結果是一樣,但漲完后的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主動的企業,薪酬會在行業和地區保持競爭力,對于員工來說是一份好工作,會更珍惜這樣的好工作。被動的企業薪酬落后于別人,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是鄙視的甚至厭恨的。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