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精益生產究竟需要條件嗎?需要基礎嗎?事情總是應該從基礎性的內容開始,這應該是一句真理,但“真理”和“謬論”就在一念之差。
精益生產實施的所有條件都是相對的,弄清楚這個觀點將給很多企業帶來利好。
實施精益生產必須要把基礎性工作做好,這讓很多企業錯失機會,錯失時間。
5S、標準作業是實施精益生產的基礎,5S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做好精益?
這種觀點被廣泛傳播,也被廣泛認可,但這是一個謬論。
之所以被認同,是在上圖TPS(豐田生產系統屋)中標準作業是基礎,也被比喻為房子的地基,造房子必須先打好基地、而且必須打扎實是眾人皆知的事實,所以推行精益生產必須先做好標準作業,而5S是標準化基礎的基礎。所以“5S是精益生產的前提”成為眾人認可的“真理”。

而我經常批判這些“真理”,很多企業為“真理”付出了代價,巨大的代價!
按照顧問(醫生)的建議,很多企業投入極大的熱情和決心開始5S歷程,歷經1年、2年,總多企業敗下陣來:員工怨聲載道,主管無可奈何,老板顧慮重重!
不能說沒有一點效果,現場一定比最初的時候好一點,最起碼臟亂差好像沒有以前那么嚴重了。
對于員工來說:多了很多規矩、多了很多工作、好處總是停留在書面上、理論上,5S就是形式主義,定的規則沒有辦法被遵守(比如定置:庫存多了怎么按規定放?),這是員工們的心聲,抵觸就自然而然。
對于主管們來說,5S本來沒有帶來直接績效的改變,沒有推進動力。員工的反彈情緒給了主管們巨大的壓力,老板又施加壓力,主管們是左右為難。
老板們對5S充滿期待,不僅能改善現場環境,還能提高效率,還能提高員工素質,是打造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必經之路,這種最初的訴求和最后的結果比較,老板們得出的結論可能是我們還只是小學生,還玩不了那些高雅,望而興嘆吧。
這就是很多人從5S開始推行精益生產的代價:幾年時間沒了、員工的熱情沒有了、大家的信心沒有了。我們還要等上若干年嗎,等我們更加強大了再來嗎?
我們還等得起碼?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錯過了一年也許就錯失了,甚至是從此無緣。
跳出所謂的“真理”邏輯,我們發現“真理”其實就是謬論。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