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一下精益生產的概念及產生背景
先說什么是精益生產。精益生產的英文:Lean Production,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關專家考察了日本豐田公司以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及時制造,消滅故障,消除一切浪費,向零缺陷、零庫存進軍的概念。它綜合了大量生產與單件生產方式的優點,力求在大量生產中實現多品種和高質量產品的低成本生產。
精益生產(LP)的本質,的本質是什么東西呢?應該說,豐田的生產方式(oyota Production System)它是來源于工業制造,那么西方人就把它總結為精益生產。因為到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美國發現日本和德國汽車生產制造業已經悄悄的在改變,所以他們就覺得有問題,有問題就要來研究這個問題,就研究了一下豐田的生產方式,把它概括起來就叫做Lean Production。
最近,就中國的生產方式中國產業聯盟到天津大學來討論精益生產方式,公共汽車精益生產方式組趙克強來跟我們合作,所以兩國的觀點基本上一致,但說法上有一些差異。他說什么是豐田生產方式,豐田生產方式就是豐田式工業工程,他的著作《豐田生產方式》去年由鐵道部出版社出版的。他還說了,五十年代全日本都在研究和學習美國的工業工程這種賺錢的工具。他實際除了表達美國的生產方式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以外,他還概括了豐田的生產方式,那么到了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他們提出了全面豐田生產方式,在今天他們又叫日本管理標準。簡單的說,精益生產模式就是:TPS/LP=IE + 企業文化 + 管理理念。說到這兒,第一個問題說完了。

第二個問題我來談一下是什么是管理模式,什么是工業工程?
管理模式就是具有特定目標、理念和結構的管理系統。比如說:福特生產線、豐田生產方式、海爾模式。還有兩個特征:第一個就是管理模式具有不可復制性,就是如果簡單的把日本或摩托羅拉的計算機軟件系統拿到中國來也不行,也就是說它表現很強的本土性。大家注意美國的TPS只能在美國的企業才能適用,日本的豐田生產方式只有在日本才能夠適用,兩國的交換可能性不大。所以將來中國的生產方式,就要用中國傳統的方式。第二個就是累積性,就是管理的程度與管理競爭力成正比。
目前有兩種工程技術:第一種叫做專業工程技術,日本人把它叫做固有技術。如:機械工程、化學工程等。第二種技術工業工程技術,日本人把它叫做管理技術。第一種工程技術就是生產過程中的必要條件,解決工藝、設備、材料、產品的技術,也就是說,有了生產設備,我們就能進行生產,這是第一個必要條件。第二個工程技術就是你如何進行大批量縮成小批量,高質量低成本,然后高質量,低成本,進行高效益的進行生產,這是第二個必要條件。它是解決生產力的充分條件,它是解決生產力的決定性要素。

大家看看這兩個人,一個是卡爾·本茨,一個是亨利·福特,搞汽車的人沒有不知道的。第一個在汽車工業技術上做出貢獻的人就是卡爾·本茨。在他那個時代,一個人做方向盤,一個人做車的零部件到車的組裝,都要很高的成本,如果要訂兩臺的話,就要走兩道工序,如果同時訂N臺,就得要N道工序。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工序組成一條流水線,每一道工序,都是組成汽車的設備,都要達到大批量縮成批量,高質量低成本,以此提高效率。那么在本茨之后,汽車價錢昂貴和產量偏低已經成為限制汽車業發展的桎梏,而在大洋的另一端,汽車史上另一位劃時代人物亨利·福特登場了。1903年建立了第一條汽車生產線,第一年生產汽車—產量1700輛,到1923年生產了190萬輛汽車,占世界汽車總產量 44%,可以說福特生產線在汽車的生產過程中,創建了驚人的奇跡。但是我們考察了一下福特,它并沒有從汽車材料、汽車工業,汽車的設計過程中實現它的生產組織方式。所以我們所說的工業工程,是美國人的說法。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