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模式最早是由日本人創立并經過長期實踐而獲得的,運用這種全新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日本成為了新的汽車王國,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美國。近年來把這一模式提高到了一定的理論高度,更成為了一種現代生產高柔性、高適應性的生產方式。1989年美國MIT的教授們在《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中,總結了豐田的生產模式,稱這種模式為“精益生產”。那么,所謂的“精益生產”就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關系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快速適應生產需求的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的、多余的或不增加附加值的環節被精簡,以達到產品生命周期內的各方面的最佳效果。

1 精益生產的目的和本質及其目標
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產要素,只是在適當時間生產必要數量的市場急需的產品;益,即所有經營活動都要有效有益,具有經濟性。精益生產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個企業里同時獲得極高的生產率、極佳的產品質量和很大的對市場的適應性。其實質就是一種全新的生產管理技術,核心理念是只做有價值的工作,強調生產的精細化與高效化。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要做有價值的工作,用最小的投資、最短時間、最少人員、最小場地生產出優質、多品種產品。實現零庫存、零浪費、零故障、零缺陷、零誤期、零污染的最佳生產過程。
2 精益生產的體系結構和組織、技術
如果把精益生產看成是一幢大廈,則大廈的基礎就是計算機網絡支持下的小組工作方式。在此基礎上的三根支柱就是:①準時生產(JIT)這是縮短生產周期,加快資金周轉和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零庫存的主要方法;②成組技術(GT)這是實現多品種、小批量、高柔性的生產技術手段;③全面質量管理(TQC)這是保證產品質量、樹立企業形象和達到無缺陷的主要措施。一個企業在管理領域就是一個完整的組織,從企業的法人代表到企業的生產線上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的關鍵分子,精益組織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精益生產方式要求把企業的每一位員工放在平等的地位,將雇員看作是企業的合伙人,鼓勵員工參與決策,為員工發揮才能創造機會,尊重員工的建議和意見,注重上下級的交流和溝通。一個不斷發展的企業必定是一個不斷創新的企業,主要就是技術上的創新。主要是要關注國內外行業的發展,以及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合作,還有要加大科研投入來提高技術的創新和拓展。
3 精益生產的質量和效益
目前,質量管理仍是中國企業的軟肋,依然是前進路上的攔路虎。雖然搞了TQC,成立了IS9000組織及認證,可往往是學了一種手段和方法,而不是內涵。因此,必須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抓好質量管理,拋棄湊合的工作態度,將全面質量管理真正落實到企業的各個角落,樹立“質量在我手中,用戶在我心中”的觀念,大力提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強化過程質量管理,保證最終產品質量的實現。精益生產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又是一種理念和文化,旨在以最優的品質、最低的成本和最高效率對市場需求作出最迅速的響應,達到最好的效益。
4 企業應用精益生產的條件
企業要想實施精益生產要具備:
4.1.1 內部條件
首先,企業領導要有深刻的認識和決心,要涉及生產管理系統的重新設計,各功能的重新組合與調整;其次,加強培訓,更新職工的觀念,強化職工的參與意識,要讓職工認識到精益生產的目標是提高企業素質,提高經濟效益,是同職工切身利益完全一致的;還有要制訂相應的經濟政策和有效的激勵手段,促進職工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積極性。
4.1.2 外部條件
一是要有一個比較順暢的物資供應和產品銷售流通體系;二是要有一個勞動力調節市場,實行勞動力能自然流動的外部環境,確保企業勞動力的最優組合。
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對員工的技術要求提高了,因為實行精益生產,要實行多機床操作和多工序管理,企業要實行一定的激勵措施,體現多勞多得,鼓勵員工成為多面手,激發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完備的外部環境,可有利于促進推廣企業應用精益生產方式。

在中國的企業里存在著驚人的浪費,導致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精益生產的實行,就是要消除浪費,降低成本。精益生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同時它又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一種戰略。精益生產的實質是管理過程,包括人事組織管理的優化,大力精簡中間管理層,進行組織扁平化改革,減少非直接生產人員,推進生產均衡化、同步化,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推行全生產過程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保證體系,實現零浪費,最終實現拉動式準時化生產方式。精簡是核心,精簡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管理中一切不產生附加值的工作,而以最優產品品質、最低產品成本和最高效率對市場需求作出迅速響應。
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學術界、工程界與企業界也曾掀起過“精益生產熱”,但對實施精益生產管理的研究與準備不足,使得絕大多數企業在學習和運用精益生產無所作為,不得不在今天回到多年前的原點,重新學習、了解、認識和利用精益生產,并吸取最新的發達工業國家的成功經驗,使其本土化,“沖破迷霧,把握本質”。
精益生產方式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應該納入企業的戰略決策中,并最終使我國企業形成自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文化。
總之,實施精益生產管理一定是中國企業的必經之路!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