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工業4.0的概念為中國工業界所熱議,追捧,一年來圍繞工業4.0的各種年會論壇多如牛毛。仿佛一夜間從天而降下各種專家學者,各種商業目的者,披著各種外衣售賣著各種概念和產品,身處工業界的人仿佛不懂工業4.0就是件很丟人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熱潮之下,豐田在做什么吧!

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生產大國,汽車制造業是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產業。日本輿論認為,沒有汽車產業的成功,就沒有日本經濟的成長。因此,日本汽車產業被譽為“國民產業”。而汽車產業的又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像征,豐田是日本汽車產業的龍頭,讓我們一起走進豐田的智慧型生產方式的進化之道吧!
自動化生產“人機合一”
自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以來,豐田在工業智能化方面也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但與德國有所不同的是,豐田生產方式更強調的是人與機器合一。作為豐田生產方式的領軍人物,豐田專務董事河合滿向記者詳細闡述了豐田是如何通過準時化和即時化生產保證最高的生產效率。
豐田專務董事 河合滿:豐田的生產方式主要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帶人字旁的自動化,第二個就是just in time。人字旁的自動化就是說以人為基礎然后盡可能把能轉化成機器的部分拜托給機器,然后進行更進一步的通過人手才能完成的作業,互相補充然后共同提高新的自動化,人與機器是密不可分的;just in time就是在一個必要的時間段拿出必要的零部件來生產必要的生產數量,盡量避免有生產不足或者過剩,同時也還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
河合滿告訴記者,在豐田的理念中,“機器只是一個機器,沒有智慧,但是人會給機器帶來智慧,只有人不斷地將理論通過數據可視化,這樣才能不停地提高生產的水平。”
豐田專務董事 河合滿:我們公司的智能化在現在和將來的生產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公司也會繼續重視加強自動化管理以及自動化設備的引進以及開發。但是我們公司更重視帶人字旁的自動化,這個在漢字里沒有只有在日語里才有,這個主要是說我們希望通過人的智慧然后進一步的加強提高自動化的水平,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最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我們公司更重視帶人的自動化,人的智慧和機器一起就是自動化,這個和德國的智能化本質是一樣的。
在工業智能化浪潮中,豐田一直致力于將人與機器合作進行最優化生產。河合滿表示,工業自動化并不終結于工業智能化,相反自動化是人與機器融合的開始,這個過程是永無止境的。

創新型生產“少即是多”
而在當今制造業生產逐步趨向于“智能化”“功能化”的浪潮中,豐田卻盡可能的減少自己的生產設備和空間,以達到提高工廠生產效率和環保的目的。以生產汽車變速箱為例,每個裝配車間都配有顏色醒目的裝備步驟說明,并將同類零件生產機床安排在一起。通過豐田科學的指引說明,即使是剛上手的車間工人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到所需的各種零件,這樣不僅免去了工人往返各個車間的時間,同時也保證在裝配過程中不會出現偏差。
豐田專務董事 河合滿:我們豐田提出一個三年內不生產、不創建任何新工廠的口號,也一直實施過來。我想介紹一下這個背景,我們是在現有工廠基礎上,改進許多不必要的生產環節,與其說這三年不建新工廠,更準確的說我們是想在原有的工廠上,來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改善工藝水平,來提高每個工廠生產臺數,我們的銷售量在不斷上升,那我們現有工廠也可以不斷的對應市場的發展,比如我們海內外工廠的生產線原來有200米,那么我們就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縮短一半,也就是100米,有的100米的就縮短50米,這就是說每個零件都不能缺少的基礎上,我們進行重新組裝,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然后最終實現我們環保生產的目的,因為所占地方小了,那么對環境造成的負荷也就有了很大的改進,這就是我們既環保又精細化生產的目的。
河合滿表示,豐田在原有生產線中省下來的設備和空間,會持續再利用。通過原有的場地節省出新的地方用于開發研究新車,將閑置的生產設備循環至海外工廠。
而隨著汽車對節能和環保等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尖端技術的研究開發也隨之進一步加強。《日本經濟新聞》對日本大型上市企業2015年度科研開發投入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在日本企業科研經費預算排行榜中,名列榜首的豐田汽車科研經費高達10500億日元,比上年度增加了4.5%。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