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象明確化
在故障發生后的現場中調查在什么狀態下停止的,有什么零件損壞,上一次的故障是什么時候,停止前有沒有征兆等問題,一面問操作員,一面從現物確認,并記錄下來。
二、暫時性處理
如果發現有損壞的零件,更換零件后重新開機運轉,這雖然是縮短停機時間的處置方法,但并不是真正的對策。然而一般而言很多都只是更換零件就認為對策完成,這點是必須加以注意的。
三、追究原因的準備
在不了解設備的功能、構造及正確使用方法的情況下,貿然的下對策,可能使相同的現象反復發生,或者在修理部位的附近發生另一次的故障事例,這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就更換零件或提升強度的緣故。這種情形下,必須使用相關設備或零件的圖面或系統構成圖,來了解設備的功能、構造和正確的使用方法。
四、追究原因
發現不合理的地方要以5WHY分析徹底追究發生的原因。因為故障的原因是人為的不良行動所致,所以要一直探討到人的行動面。如果原因有很多個或是復合的原因,最好使用PM分析。
五、對策
在追究原因中出現的不合理狀態要立即復原及改善,因為不立即處理會促使劣化的成長而影響到其它的部位,何況人的記憶是很容易淡忘的。在技術上、經濟上、時間上有困難的,要擬定計劃實施。對于有類似的設備要進行點檢及處理方法平行推廣。
六、防患未然
反省為什么沒有在事前發現故障之源——不合理的地方,檢討有沒有將其列入點檢項目,要不要修訂基準。更進一步要研究發掘劣化的異常時候的方法(預知保養)。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