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作為當今生產型企業發展的重要管理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全員生產性維護的定義,已經從單純意義上的設備維護或管理提升到囊括所有企業活動的一種現代管理制度。TPM管理最早來源于生產現場的設備維護,以至于留給諸多管理者的印象就是TPM管理等同于設備管理,因而將TPM管理放在設備部門去推進,其實這是一種認識上的偏差。TPM管理是一種生產力革新活動,需要專門成立精益革新部門,由總經理親自抓。如果將TPM管理放給設備部門去做,可能成效不明顯。
下面就來簡述一下兩者的關系:
一、設備管理由設備部門掌控,TPM由生產部門主導。
設備部門主導設備管理與維護,生產部門輔助,設備管理是完全置于設備部門之下的部門級核心業務。這與TPM差別極大,TPM推行主要是生產口實施和掌控,設備部門在TPM整個活動中只是協助配合提供技術支持,處于從屬位置。這個問題,其實也正是我們很多設備部門一開始對TPM癡情一片,最后卻變成怨婦的原因,因為在TPM體系里,設備部門的定位本來就是支持型的。
二、設備管理注重專業化,TPM強調全員化;設備管理注重技術和方法,TPM強調理念與習慣。
設備管理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只有專業的內行人,才有可能搞好,很難想象一個連設備維修基礎知識和技能都不具備的外行,能夠指導設備部門的工作。這也解釋了有些公司的精益辦人員很難在設備部門推行TPM,因為“紙上談兵”的方案,會被技術人輕易反駁,你和他談規劃、理念,他和你談技術、方法。而TPM則不然。TPM強調“全員、全過程、全系統”,認為設備操作人員才是管好設備的首要人選,因此TPM強調人人參與設備維護,即全員化維修。二者其實并不矛盾,只是側重點不同。在操作人員使用和維護保養設備的重要性上,從設備管理角度也完全贊同TPM的觀點,把操作人員視為搞好設備必不可缺的基礎環節。
?
三、設備管理重點關注設備效益,TPM則是員工素養和企業文化。
這是二者在追求目標上的差別。設備管理強調通過挖掘設備與維修團隊的潛能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而TPM本質上則是以設備維修為媒介,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員工素質進而塑造企業文化的目的。TPM活動的八大支柱,就是希望通過TPM活動建立優秀的團隊、培育員工和管理者主動工作和承擔責任的意識,學會跨部門管理,容忍失敗鼓勵創新,從而創造與時俱進的管理現場。從這一點上說,設備管理遠沒有TPM的目標遠大與宏偉。
?
總而言之,TPM之所以能得到我國企業的普遍認同,首先就是它的美好愿景能讓企業老板們看到實現企業理想王國的途徑和希望。但TPM之路任重而道遠,也在于這美好的愿景與中國國情企情差異較大而難以真正落地。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