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作業中上下工序之間,存在供應關系,一旦工序作業時間相差太大,就會造成某些用時短的工序,出現等待的現象,其中工時損失相當客觀,當工序之間的作業時間差距很少,生產中等待的時間很少,生產效率達到最高時,我們稱為生產線平衡率。
生產線平衡目的﹕
1.物流快速,減少生産周期
2.減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轉場所
3.消除工程“瓶頸”,提高作業效率
4.穩定産質量量
5.提高工作士氣,改善作業秩序
瓶頸﹕生産線作業工時最長的工站的標準工時稱之爲瓶頸(產出的速度取決于時間最長的工站)

生產平衡率=各工程凈時間總和∕時間最長的工程時間×人數×100%
如:生產一個產品的總時間為136秒,人力為19人,時間最長的工序為10秒,那他的生產平衡率為:
生產平衡率=136S/(10S×19人)×100%=71.6%
不平衡率=100%-71.6%=28.4%
生產線平衡改善的三個方向
6.不平衡的檢討與改善
減少耗時最長工序作業時間的方法有﹕
作業分割/利用或改良工具﹑機器/提高機械效能/提高作業者的技能/調換作業者/增加作業者
7.作業方法的改善
取消不必要的動作/合并微小的動作/重排作業工序或動作/簡化復雜的動作
8.對生產計劃的節拍時間檢討改善
生產線平衡的方法﹕
9.時間測量/動作研究
10.員工教育訓練
11.程序改善
12.損失分析
13.山積表
14.治工具改善
15.打破平衡再平衡
山積表在線平衡中的應用
山積表及其制作方法﹕將各分解動作時間,以疊加式直方圖表現的一種研究作業時間結構的手法

設計或改進治工具檢具

打破平衡再平衡


平衡率9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衡率70%
動作分析﹐減少不增值動作? ? ? ? ? ? ? ? ? ? ? ? ? ? ?打破平衡﹐打開了可平衡局面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