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這兩個概念,理清這兩個概念的關系對管理者提升自我的管理認知是有很大幫助的。
什么是管理幅度呢?管理幅度是指一個主管能夠直接有效地指揮和監督下屬的數量,也就是看一個領導能夠管理多少人。管理幅度一般會受到行業特點、人員素質(涉及的人員素質)、工作性質、環境特征等多項因素的影響。以工作性質的影響為例,培訓師培訓的時候可以一對一、一對百甚至上千都沒有問題。但如果是游泳教練呢?一對一、一對十都可以,如果一對一百那就誰也學不會游泳了。
管理層次是指組織中從最高主管到一般工作人員之間的不同管理層級。管理層次的多少,應當根據組織的任務量與組織規模的大小而定。規模較大和任務量較重的組織,其層次可以設定得多一些,讓大家一起來分擔組織的管理職能,參與到管理活動中的管理人員就會多些。規模較小的組織,就沒有必要安排那么多的管理人員,通常有能力的幾個管理人員就可以把組織完全管好,所以就可以采用少層次的組織結構。
管理幅度與與管理層次這兩個概念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首先,這二者之間呈反比例關系。管理幅度越大,需要設置的管理層次越少。管理者能力強,就可以多管一些人,企業就不需要設置過多的管理者。設置較少的工作層次,管理者把工作做到位就可以了,企業的管理人員就會少一些。反之,管理幅度越小,一個管理者管不了幾個人,設置的管理層次就會多些,多配置一些管理人員,來達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其次,由于這兩個概念之間存在反比例關系,就導致企業組織結構呈現不同的形態。管理幅度較大、管理層次較少的企業組織呈扁平狀的組織結構形態。而管理幅度較小、管理層次較多的組織呈金字塔狀的組織結構形態。
英國的管理學家厄威克提出了普遍適用的管理幅度,即每一個上級領導人所直接領導的下級人員不應超過5~6人。管理幅度一般來說以3~8人最優,管理層次以3~4層左右為最佳。主管人員應該知道管理幅度是有限度的,并努力尋求普遍適用的有效幅度,在組織管理實踐中推而廣之。

本文為冠卓咨詢原創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組織不得對本文進行篡改,轉載或以盈利為目的行為,一經發現,將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