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eepSeek:聰明但不干活
DeepSeek就像職場中那些高智商、高潛力的員工,擁有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快速理解復雜問題。但問題是,它們往往“不主動”。如果你不給它明確的指令,它可能就靜靜地待在那里,什么也不做。
管理建議:對于DeepSeek這樣的工具,你需要明確目標,給出清晰的指令。比如,讓它分析數據、生成報告,或者解決某個具體問題。它不會主動問你需要什么,但只要你告訴它,它就能高效完成任務。
(2)豆包:不聰明但很勤勞
豆包就像職場中那些勤勤懇懇但能力有限的員工。它們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重復性的任務,比如整理資料、生成基礎文案,但一旦遇到復雜問題,它們就會顯得力不從心。
管理建議:對于豆包這樣的工具,你可以把它用在那些不需要太多創造力的任務上。比如,讓它幫你整理會議紀要、生成基礎文檔,或者做一些簡單的數據錄入工作。不要指望它解決復雜問題,但它的勤勞可以幫你節省大量時間。
(3)Kimi:平庸但不給情緒價值
Kimi就像職場中那些能力平平、表現穩定的員工。它們可以完成一些中等難度的任務,但既不夠聰明,也不夠勤勞。更重要的是,它們不會給你任何情緒價值——不會夸你,也不會安慰你。
管理建議:對于Kimi這樣的工具,你可以把它用在那些不需要太高精度、也不需要太多情感投入的任務上。比如,讓它幫你生成一些中等復雜度的文案,或者做一些基礎的數據分析。它的表現可能不會讓你驚艷,但也不會讓你失望。
(4)ChatGPT:海外留學請不起的“高材生”
ChatGPT就像職場中那些能力超強但成本極高的員工。它們幾乎無所不能,從文案創作到代碼編寫,從數據分析到創意策劃,樣樣精通。但問題是,它們的“薪資”太高,普通企業可能根本用不起。
管理建議:如果你有預算,ChatGPT絕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工具。但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可能需要權衡成本和收益。可以把ChatGPT用在那些高價值、高復雜度的任務上,比如戰略分析、創意策劃等。
(5)手機自帶的語音助手:既不干活也不聰明
手機自帶的語音助手就像職場中那些既沒能力也沒態度的員工。它們看似無所不在,但實際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你讓它定個鬧鐘,它可能還能勉強完成;但你讓它寫個報告,它可能就直接“罷工”了。
管理建議:對于這樣的工具,不要抱太高期望。你可以把它用在那些極其簡單的任務上,比如設置提醒、播放音樂等。但千萬不要指望它幫你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