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
說到降本增效,很多老板對它的認識并不全面。
比如只關注降本,忽略了最重要的是增效;以為降本就是裁員;把降本當成短期行為,沒有長期執行......
今天我們分享降本增效5個常見的誤區,看看你有沒有踩坑?
1
當談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時,許多企業首先想到的是裁員。然而,裁員并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唯一方法。
裁員是否適用,取決于企業人力成本的結構。
如果企業資產密集型,裁員可能無濟于事。如果人力成本占據主導地位,那么人力成本就是最大的開銷。
因此,我們需要綜合多個維度進行考量,從成本結構到業務流程再到現金流,進行全面評估。
如果你的資金賬戶已經所剩無幾,只夠維持三個月,那么適度裁員是合理的選擇。
然而,如果你的資金賬戶能夠支撐6-12個月,那么你還有許多機會。這時,裁員就不再是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徑。
你可以削減不盈利的產品線,降低各類成本,但最好不要裁員。
因為一旦裁員,整個公司就會心生恐慌,員工們失去安全感,導致士氣低落。結果就是,留下來的員工效率不斷下降,客戶服務質量下降,客戶滿意度降低,進而導致更大的成本。
人力是資本而非成本,降低成本時,裁員絕非首選之策。
2
有些企業認為,降本就是削減開支,他們想盡辦法省錢。
然而,他們的省錢方式往往以犧牲員工利益為代價。
比如,削減員工福利,扣減年終獎金,取消假期,取消班車,取消食堂......最終,他們得罪了員工,企業效益更是無法提升。
實際上,企業最應該降低的是以下三個隱性成本:
01?溝通成本
信息不對稱導致了猜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因此,我們經常看到領導做出決策,但開會反復溝通無數次,仍然無法落地,這中間浪費了大量成本。
此外,“部門墻”的存在也增加了溝通成本。
02?決策成本
決策失誤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我親眼見過許多企業因決策失誤而失敗,最終一敗涂地。
如何提高決策成功率?簡單來說,就是要聽取多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進行討論,最后由一人做出決策。
03?沉沒成本
公司的沉沒成本首先體現在人員選擇上。一旦用錯人,往往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尤其是用錯了偽高管,損失更為巨大。
其次是盲目拓展業務。創新業務需要試錯,而試錯必然會產生成本。因此,要學會合理收斂,專注于最能創造價值的領域,實現效益最大化。
看得見的都是小錢,看不見的才是大錢。企業要真正降低成本,要降低看得見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看不見的成本。
3
降低成本是一種減法。然而,真正的降本增效并不僅僅局限于減法,而是涉及到加減乘除的全方位考量。
01 什么是加法?
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對客戶服務的投入,都是加法。沒有暢銷產品,沒有優質的用戶體驗,你就無法盈利。
對優秀人才的薪酬投入也是加法,只有讓一個人拿到兩個人的薪水,干三個人的工作,你才能提高效率。
02 什么是乘法?
德國有句諺語:“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效應;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效應。”
通過建立標準操作流程(SOP),好的經驗得以沉淀并復制到整個團隊;通過共性培訓和個性化輔導,提升每個人的能力,使整個組織更具生產力。
好的團隊總是能夠相互激發,實現乘法效應。
03 什么是除法?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流程改進提高效率。
舉個例子,有的公司經常開會幾個小時,卻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為什么?因為沒有一個良好的會議流程。
嚴格按照七步會議法進行,就能節省時間,極大提升會議效率。
因此,降本增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減法,還要涉及到加減乘除。
4
在降本增效的系統工程中,管理者的作用至關重要。然而,許多管理者對于降本增效的理解,僅局限于考勤和績效管理。
他們每天盯著員工是否遲到,工作是否飽和,最終陷入過度管理的陷阱,得不償失。管理者不應該成為考勤機,而應該成為導航儀。
什么意思呢?你不能只關注于細枝末節,而忽視了重點;對下屬,你不能只提要求,而忽視了有效的績效輔導和支持。
管理者的“導航”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確定目標。
這是一個方向性問題,你要帶領團隊走向何方,做什么事情,這非常重要。
因此,在公司戰略確定后,你不能只扮演傳聲筒的角色,而應該扮演轉化器的角色,將公司目標轉化為團隊目標,讓每個人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對所要做的事情堅信不疑。
第二,提供方法。
確定目標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
你需要與下屬探討,需要哪些授權、提供哪些資源、給予怎樣的支持......你要關注過程,確保下屬能夠正確地做事,從而取得結果。
提高管理者的效率,是增效的關鍵。效率從何而來?你是否做了最重要的事情?你是否將時間花在了最重要的人身上?你是否建立了高效的管理體系?
5
降本增效不是一個短期策略,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許多企業通常在年底算賬時,發現成本上漲、利潤下降,于是開始高喊降本增效,裁員、削減成本,然而幾個月后形勢好轉,就不了了之。
事實上,降本增效是一場持久戰,而非一場游擊戰,事前控制遠比事后算賬更重要。
如何理解呢?不要等到下雨了才去修補漏洞,而是在天晴時就修好屋頂。
這就要求你在平日里就具備財務思維,做好成本控制,保證現金流暢通。
因此,在賬上資金充裕時,不要奢侈浪費、盲目投資、拉長戰線,而是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具備成本控制的思維,將賬目算清楚,只花必要的錢。
稻盛和夫的成功得益于嚴格控制成本,他常常告訴員工:“即使是擰干毛巾,也能擠出水來”,他要求全員參與成本控制,讓員工們成為經營者,思考如何削減冗余成本。
正是通過這種不斷的宣導和引領,讓成本控制不再只是老板的事情,讓全員自發參與成本控制,而不僅僅是成本控制的對象。
降本增效是一個系統工程,本質上是建立一套從戰略到執行的高質量經營系統。
降本增效不僅要自上而下抓,更要自下而上做,唯有全員參與,降本增效才會真正有效。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