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之中,不是一幫人湊到一起就叫做“團隊”。團隊建設不做好,只能叫一盤散沙。
而做好團隊建設,抓好管理,看起來很復雜,其實不難。只要抓好這10個核心點,就能打造出一支戰斗力超強的無敵團隊。
一定要明確組織框架,其關鍵是:誰在什么位置,負責什么事情。絕對不能出現2人交叉負責的情況!部門之中也只能有一個領頭人,組織架構要責任分明,不允許有模糊的領域。
出現問題,就要有相關的責任人;取得成果,功勞屬于誰也必須明確。
任何一支團隊,任何一個部門,一定需要有它的團隊目標。沒有目標的團隊只是盲頭蒼蠅!
要做什么事情,達成什么目標,前往哪個方向,這個必須明確,而且要全員傳達,不允許團隊目標模糊,同樣地團隊個體目標也必須明確。
想要團隊成員承擔責任,就要賦予他對等的權力和資源投入。否則,出了問題責任不是他的,而管理者的。
權力與責任是需要對等,不存在上戰場打仗不發刀劍盔甲的領導,又想不讓馬兒吃草,又想要馬兒跑是不可能的。
團隊管理最可怕的是:你根本不清楚你團隊成員在做什么。不了解就沒有發言權,領導者不清楚團隊成員的工作,就絕對無法為成員提供幫助。
做團隊管理,領導者需要設計一個管理工具(日OKR、工作匯報等),每周至少開一次質詢會,幫助團隊成員度過難關,并解決問題。
團隊規模還不大的時候,不要設置太多級別,也不要設置太多流程。確保任何一件具體事情的負責人,都能直接找到那個可以拍板、決策的那個人,實現業務高效率運轉。
所有管理者都需要擁有結果導向意識。要讓團隊成員了解:領導者需要的是“工作成果”而非“布置任務”。
很多管理者經常忽視的一點是,沒有要求團隊成員在接受任務時作出承諾。如果只是純粹的給團隊成員“布置任務”,往往沒有他們“承諾做好”帶來的結果好。
永遠不要等項目完成之后再檢查。項目流程環環相扣,當完成之后發現問題了,等于要花多幾倍工作量去修正。
項目開始前,首先要將項目分割成多個階段,每個階段完成時進行檢查,把關好每一個環節。進行多階段性檢查,可以大幅減低項目風險。
培養一個團隊成員往他不擅長的領域發展,成本高,耗時長,不符合經濟效益。團隊管理者清楚每一位成員的擅長領域,而非強行改變他的專業技能。
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是對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合理分配資源,安排崗位,是管理者永遠需要修煉的一個課題。
安排工作只有兩個結果,完成或未完成;
未能完成,員工可以提出解決方法,或者申請資源和團隊的協助;
但是,拒絕借口。管理者需要向員工反復強調結果導向意識:只要結果,沒有借口。
社會和行業都是動態的,沒有企業可以一成不變。團隊管理模式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找到更好的模式。
今天有效的方法,可能明天就會失效。要持續觀察團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