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精益生產的理解/精益生產工程師的價值定位?
精益生產源于日本豐田所創造的豐田生產方式,是繼單件小批量和福特大批量流水生產方式方式后誕生的另一種生產方式;它的基本理念是消除流程鏈中一切不必要的浪費,包括產品設計、制造、銷售及庫存等各環節。
企業中的精益生產工程師應正確理解企業存在的價值,識別產品價值鏈,分析價值鏈中的浪費,運用各種精益生產相關方法論及工具使創造價值的各活動“流動”起來,再而“拉動”價值鏈以提高效率及效益,過程中不斷用VSM分析隱藏的浪費及缺陷,持續改進,盡善盡美,這便是我認為精益人的定位及應該持續去走的路。
2.精益生產工作推行成功的必要因素?
精益生產項目的實施是一場流程變革、系統變革和文化變革的過程。對于每個企業而言其難點和阻力都不大相同,但成功的推行我認為必不可少的有6點:企業高層的認識與支持、企業的戰略、績效管理的激勵、專業的能力、組織結構的設計、客戶的價值所在。
3.什么是標準化?
大的標準化概念是指在產品質量、品種規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規定統一的技術標準稱為標準化。而精益生產中的標準化多指標準化的作業,以人的動作為中心、以沒有浪費的操作順序有效地進行生產的作業方法。
4.精益生產工作主要是圍繞哪些課題開展?
精益生產的工作可以很多,主要還是看企業根本問題及迫切需求,圍繞著價值鏈開展,如5S現場管理、現場目視管理、現場人員管理培訓、設備AM與PM管理、現場作業管理、質量品質管理、防錯、價值鏈優化、TPM持續改進工作等等。
5.精益生產五大原則
正確地確定價值、識別價值流、流動、拉動、盡善盡美
6.改善的實質是什么?
消除浪費,降低成本
7.常用的精益生產工具、理念、方法
工具:5S管理、準時生產、快速換模、防呆、看板管理、目視管理、自動化、TPM、Kaizen、VSM等等;
理念:消除一切浪費,降低成本;縮短流程周期,增強響應力;
方法:正確地確定價值、識別價值流、流動、拉動、盡善盡美
8.數據分析處理能力
熟悉MINTAB、Excel
9.常用函數和方法
按需使用Excel中的Sum、IF、SUMIF、COUNTIF、VLOOKUP、LOOKUP、TEXT+MID、DATEDIF等。
本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