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每個人的事。
自2014年精益改善工作推進以來,我們的企業在流程優化、人才培養、現場改善和績效提升等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改善的內生動力不足”。
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能激發全員持久的內生動力,單靠自上而下的強力推進、考核、認證等手段,而得不到各企業和員工發自內心的理解與支持,改善工作持續開展的基礎就不牢固,注定將會不了了之,走向失敗。
總的來說,內生動力不足集中體現在“不愿干、不敢干、不會干”三個方面,因此,解決這“三不”問題,應該成為當前改善工作推進的重點。
02
破解“不愿干”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確實,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它不會從天而降,不會突如其來,所有的幸福都需要靠雙手去創造。
那么,對于我們企業的員工來說,幸福的源泉是什么呢?
當然是工作有成效、被認可,可以有尊嚴地工作。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改善工作,就是要幫助領導、幫助員工去實現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這句話真正點到了點子上。
改善工作,不是“改善辦的人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們的企業需要什么、員工需要什么,改善工作的著力點就應該是什么”。
企業發展需要績效、員工工作需要成效,而我們的改善工作就應該圍繞著這去做,讓改善真正成為企業和員工的好助手、好幫手。
只有讓企業和員工真正認識到,他的績效和成效是在“精益改善”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出來的,他們才會覺得幸福,才會收獲信心,才會認可改善,才會支持改善,才會發自內心的“愿意干”。
好的成績從來都是企業和員工奮斗出來的,精益改善只是助推劑。
03
改變“不敢干”
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改善指標沒有完成,考核!現場檢查發現問題,考核!
種種考核和一些不必要的責任追究,讓員工每天的工作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導致員工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提高本人的工作成效和工作技能,而是考慮如何不犯規,如何掩蓋問題,如何避免考核扣分。
在當前的改善工作中甚至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指標能報的少一點就報的少一點,工作能不干就不干,因為干的越多出錯的機會也就越多,被考核的可能性就越大。
與其這樣,還不如少干或不干,最起碼可以保證不被考核扣分、扣工資。
改善工作要改變“不敢干”,就要解決工作背后的機制問題,讓員工能夠輕裝上陣。
一是建立員工“敢于暴露問題”的機制,讓問題無所遁形。根據現場改善的五項金科玉律,現場出現問題后首先考慮的不是責任追究,而是解決問題。
二是在問題面前領導要兜底。員工只是工作指令的執行者,現場出現了問題,首先要考慮管理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考核員工,從而讓員工放心去改善。
三是考核是必要的,但要讓考核真正起到激勵員工主動干工作的作用,而不是束縛員工的手腳。
改善考核要以正面激勵為主,負面激勵為輔,讓員工輕裝上陣,敢于暴露問題,善于解決問題。
04
克服“不會干”
離開拐杖也會走路
“不會干”只是借口,其源頭是“不愿干”。
在這幾年改善工作推進的過程中,許多企業都這樣找借口:“自己的企業很特殊,不知道怎么干”,還有幾個企業的借口是設備太舊了、人員年齡太大了、員工文化水平太低了等等,總之想要表達的就是“我的企業干不了改善、不適合做改善”之類的意思,這是一種“不會干”。
另一種“不會干”集中表現為精益改善的推進工作對“外力”的依賴性太強,比如集團在某一時段的改善工作督促力度減弱,那么下屬企業的改善工作就會陷入停滯,最明顯的就是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的中下旬,各企業的改善工作就會突然活躍起來,因為該季度考核了;
再有就是對咨詢公司的依賴,具體表現為我們當前的改善工作缺乏創新性,始終是在維持前一階段所做的工作,改善工作的新領域、深度性開拓不足。
舉例來說,沒有咨詢公司的介入,我們的標準作業、更高層級的“三項認證”等都沒有突破,精益項目也始終在按部就班進行,不能幫助企業解決一些重大的瓶頸性問題。
在2014年開始推行改善工作的時候,集團領導曾經擔心過這種情況的出現,現在看來,集團領導的擔心一點也不多余。
五年間,我們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培養了一大批改善人才,但是我們在“丟掉拐杖”方面確實做得還不夠,我們雖然收獲了很多“魚”,但是“打漁”的技能還很欠缺。
因此,要想使改善工作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們必須主動有所作為,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讀書、會學習、善思考、有主意,在消化和熟練運用咨詢老師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持續深化、主動創新,并在不斷在改善實踐中檢驗和優化,最終轉換為自己的“會干”的能力、“能干好”的實力。
“丟掉拐杖”很容易,克服“不會干”也很容易,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去主動推進工作,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改善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沒有不合適的員工,只有沒有辦法的管理者。
無論在什么時候,員工內心的渴求都是有共性的,改善工作就是要尋找到這種共性,然后通過各種方式,來激發員工的內在動力,變員工被動成長為主動成長。
就好像一個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部破殼是孵化生命一樣,改善工作取得突破的關鍵,是內部突破,激發全員改善的內生動力,這其中,最關鍵的是領導層的決心,推進層的能力。
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來自于每名員工的內生動力,來自于不斷地創造價值,真心希望改善工作的持續開展能夠成為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助推劑,助推企業渡過當前的難關。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