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定義及目的
定義:
區分需要與不需要,將不需要的予以處置。
?
目的:
分清要與不要物,使之條理分明
處置不要物
?清除凌亂根源
?整理的推進步驟
?
第一步:現場檢查
?
?????辦公場地檢查內容:辦公室抽屜、文件柜的文件、書籍、檔案、圖表、辦公桌上的物品、測試品、樣品、公共欄、看板、墻上的標語、月歷等;
?
?????地面檢查內容:機器設備、工具、模具,不良的半成品、材料,置放于各個角落的良品、不良品、半成品,油桶、油漆、溶劑、粘接劑,垃圾桶,紙屑、竹簽、小部件;
?
?????室外檢查內容:堆在場外的生銹材料、料架,墊板上的未處理品、廢品,雜草、掃把、拖把、紙箱;
?
?????工裝架上檢查內容:不用的工裝,損壞的工裝,其他非工裝物品,破布、手套、酒精等消耗品,工裝是否合用;
?
倉庫檢查內容:原材料、導料、儲存架、柜、箱子、標識牌、標簽、墊板
?
天花板檢查內容:導線及配件,蜘蛛網、塵網、部門指示牌、照明器具;
?
第二步:進行定點攝影
?
?????定點攝影(攝影作戰):指在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將工廠的死角、不符合5S原則之處使用同一部相機(或攝像機)拍攝下來,并在大家都看的到的地方公布展示。
?
?????目的:激發改善的意愿,并將改善的結果再次拍攝并公開展示,了解改善的成果。
?
第三步:制定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判定基準
第四步:制定“場所”的基準
?
第五步:整理的推進
?
A、整理分類需要五問:
?
有沒有用?
?
要不要用?
?
是不是可以用?
?
是不是現在要用?
?
如果不用,是否有影響?
?
B、 物品分類及處理方法:
?
沒有用品:不能用或不再使用
?
處理方法:拉出去作廢棄處理
?
少用品:半年以上或三個月以上才使用一次
?
處理方法:拉回倉庫儲存,用的時候再領
?
非常用品:一個月以上才使用
?
處理方法: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區域或者位置上
?
常用品:每天用,每幾天用
?
處理方法:現場存放,固定位置,使用越多,擺放就近
?
第六步:開展紅牌作戰
?
實施要點
?
不要現場的人自己貼
?
紅牌要掛在引人注目處;不要貼在人身上
?
對于有疑問的對象,先貼上紅牌
?
理直氣壯的貼,不要顧及面子
?
掛紅牌要集中,時間跨度不可太長,不要讓大家厭煩
?
掛紅牌的對象;設備、搬運車、踏板、工夾具、刀具、桌椅、資料、模具、備品、材料、產品空間等
?
第七步:清理非必須品
?
整理前需考慮一些事項
?
對暫時不需要的物品進行整理時,判斷這些保留的物品是否有保留的價值,并弄清保留的理由和目的
?
必須品的判定是沒有絕對標準
?
第八步:處理非必須品
制定非必須品處理單
?
第九步:每天循環整理
?
整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養成每天循環整理的習慣
?
第十步:每天自我檢查
?
整理的總體要求:
?
要明確原則、大膽果斷地將不需要的東西斷然地加以處置
?
整理是5S的開始,是開展5S活動中首先要特別實施的項目
?
整理不是實行一次就可以結束的,是要反復不斷地實施
?
?
整理厲行“三清”的原則:清理、清除、清爽
?
清理:區分需要品和不需要品
?
清除:清理不需要品
?
清爽:按屬別管理需要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