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戰的時候,有一支德國軍隊在瑞士阿爾卑斯山迷路了,他們被困在大山里面,食物和水越來越少,士氣也越來越低落。更最要命的是,幾百人的隊伍分成了好幾派。有的認為應該往這邊走,有的覺得應該往那邊走,指揮官也沒有辦法讓大家形成共識。
后來,他們在一個廢棄的屋子里撿到一張拉丁文地圖——雖然沒有人認識拉丁文,但是大家都認為這張地圖就是這個地方的地圖,一致決定按照這個地圖往前走。盡管在走的時候發現地圖也有問題,但不管怎樣,他們都認可這張地圖,最終軍隊走出了大山。
很多年后,當時的指揮官把地圖拿出來,給他的朋友講這個故事。很巧,他的朋友認識拉丁文,朋友把地圖拿過來仔細地看了一下,然后就笑了:“這個地圖上面根本就不是阿爾卑斯山,它是奧地利南部的一個山區……”
雖然是一張錯誤的地圖,但是這張錯誤的地圖卻讓受困的部隊走出了迷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個道理:
第一、團隊要避免無效溝通,必須有一個權威來終止噪音
在找到那張地圖之前,部隊官兵的認知分岐很大,每一派都堅持按自己的意見去走,如果等到大家都達成共識了再去行動,那可能早就彈盡糧絕了。這時候出現了一張錯誤的地圖,它雖然錯誤,但它終止了噪音,大家開始擱置爭議,把那張地圖作為意見權威,這樣就避免了在無效溝通中付出致命的時間成本。
第二、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需要的是行動和試錯
故事里面那張錯誤的地圖的最大作用就是讓所有人開始走起來,如果那些軍人覺得地圖不靠譜,非要等找到確定無誤的路才走的話,那真相就永遠與他們無緣了。我們面向未來有很多種可能性,這些可能性通向哪里我們事先并不知道,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行動和試錯。人類不是先學會怎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再來到這個世界,而是來到了這個世界以后逐漸學會如何生存的。
第三、如果不能堅定地做一件事,那結果和不做沒什么兩樣
有很多事情,不是短期能完成的,這時就不光要看你做不做,還要看你能否堅持不懈地去做。故事中的部隊,他們需要好幾天才可能走出大山,是那張地圖讓他們堅定地走下去,保持團隊行為的一致性,而不是走走停停,遇到障礙馬上調頭或者改變方向。
一張錯誤的地圖拯救了一支部隊。為什么錯誤的地圖里面有正確的道路呢?因為只要不走回頭路,所有的道路都是正確的道路。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