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動作改善法
動作分析法又稱動作改善法,一般簡稱為“動改法”。改善人體動作的方式,減少疲勞使工作更為舒適、更有效率,不要蠻干。在精益生產過程中,動作改善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運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和手段,最終創造出一種最省力、不容易疲勞的生產模式,不僅能讓操作者更加舒適,還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動作改善的重點是找到一個能讓操作人員工作舒適的場所布局,以及省時省力的工作模式,盡可能降低操作人員的疲勞程度。
二、動作改善法的作用
1.減輕操作人員的疲勞。
2.縮短操作人員的操作時間。
3.提高工作效率。
三、動作改善法的改善原則
動作改善原則可分為三大類
(一)有關于人體運用方面的八大原則
1.作業中需要雙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
2.除了休息時間,兩只手不能同時閑著。
3.兩臂的動作需要反向且對稱。
4.讓動作盡可能極低化和簡單化。
5.盡可能利用物體的動能。
6.連續的曲線操作優于突然改變方向的直線運動。
7.動作以輕快為佳。
8.動作輕松有節奏。
(二)有關于工作場所之布置與環境的六大原則
1.生產過程中的工具和材料應放在固定的地方。
2.現場管理中的材料設備應按工作順序依次排列。
3.合理利用重力(原則上越近越好)。
4.合理利用重力落差。
5.操作員工作臺座椅的高度設置正確。
6.工作場所需要適當的照明設備。
(三)有關于工具和設備的六大原則
1.盡可能用踏板、夾子等工具代替手工,減少手的工作量。
2.使用的用具要盡量組合使用。
3.合理設置工具和材料的預放位置。
4.合理分配手指負荷能力,安排工作。
5.工作時手柄的接觸面積可以盡量大。
6.作業中操作桿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身體姿勢的改變。
動作分析及動作經濟原則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工作,尋求省力、省時的方法。其實動作改善的技巧,不外乎取消、合并、重排與簡化四者。以下分別列出其改善要點:
1、取消
(1)取消一切不必要的作業、步驟或動作(包括身體、腳、手臂或眼睛)。
(2)取消工作中的不規律性,使動作成為自發性,各種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
(3)取消用手拿東西的工作。
(4)取消不方便或不正常的動作。
(5)消除必須靠肌力維持的姿勢。
(6)取消必須使用肌力的工作,以動力工具取代。
(7)取消必須克服動量的工作。
(8)取消危險工作。
(9)取消所有不必要的空閑時間。
2、合并
(1)把所有必須突然改變方向的小動作組合成一個連續的曲線動作。
(2)合并多種工具,一物多用。
(3)合并必要的作業。
(4)合并必要的同時動作。
3、重排
(1)使工作平均分配在雙手上,兩手的同時動作最好呈對稱性。
(2)分組工作時,工作應在成員中平均分配。
(3)將取消、合并之后的工序,重新按照清晰的直線順序安排。
4、簡化
(1)用最低級次的肌肉工作。
(2)減少視覺運動和必須看的次數。
(3)保持在正常動作范圍內工作。
(4)縮短動作距離。
(5)將手柄、操作桿、腳踏板和按鈕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6)需要肌肉力量時,盡量利用工具或工作物體的動量。
(7)使用最簡單的動素組合來完成動作。
(8)降低每個動作的復雜度。
如何實施動作改善:
根據動作改善方法的20個改善原則和改善技巧為檢查項目,像醫生一樣檢查和對比操作者的作業動作,尋找可以為改善的動作,制定并實施改善方案。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