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需求在不斷的提高,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使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選擇更為廣闊與自由。個性化需求不僅體現在服飾行業,同時也逐漸體現在電子產品、家電、甚至汽車行業。為適應這一變化,企業不能夠再主要依靠營銷手段來帶動消費,而需要從消費者到生產源頭建立一條緊密合作的鏈條,致力于生產消費者所需求的產品。這樣的由消費者、零售商、制造商、原料供應商等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料流聯系在一起的鏈條稱之為供應鏈。消費者需求則通過供應鏈來實現。因此有人提出當今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2、精益生產與敏捷制造
精益生產起源于日本豐田汽車生產方式,尋求采用最少的資源而提供最大的產出,一般通過結合“零庫存”理念、運用看板系統來達到資源的最大效用。精益供應鏈基于精益生產,致力于持續不斷的改進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運用信息化技術將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緊密聯合,保持生產、采購、分銷等體系的信息交流及時、暢通,目的為盡可能減少供應鏈中的無價值活動及物質與時間的浪費。因此精益供應鏈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單個部門或者供應鏈中單個企業的利益,而是關注整個供應鏈全局。
然而受益于精益生產,現今汽車行業的產能已不容質疑,裝配一輛車的時間已縮短至12小時以內,甚至兩分鐘,多數企業擁有大量庫存,然而消費者依然需要等數周甚至數個月才能夠拿到定制車,這無疑顯示了精益供應鏈在滿足客戶特定需求所顯示出的劣勢。
敏捷制造的提出則是應對這一市場的變化的而產生的。敏捷供應鏈強調即時、迅速的應對消費者的需求,抓住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并給予滿足。正如Naylor等學者所定義的,敏捷是指在動蕩的市場中通過對市場的把握以及通過公司網絡關系的建立盡可能的抓住一切有利機會。也就是說,敏捷供應鏈靈活運用企業間的聯盟關系構建一條緊密但能夠靈活應變的供應鏈模式。敏捷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或者企業將能夠盡可能的發揮其最大效用,并通過信息鏈保持各個環節都能夠接受到準確、及時的信息,而供應鏈整體則更加側重于獲取信息的及時性以隨時滿足動態市場的需求。

3、精益供應鏈與敏捷供應鏈的對比
從該表我們可以看到精益供應鏈與敏捷供應鏈所適應于生產的產品屬性有本質的不同,因此根據不同的產品需要結合運用不同的供應鏈模式。Fisher也提出供應鏈的戰略設計必須與市場需求情況相匹配,如產品的種類、銷售情況的可預測性等等,這些屬性對于供應鏈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而我們可以從該表看出,產品的種類大大決定了該產品的屬性特征。因此Fisher將產品大致分為兩類以幫助判斷其供應鏈戰略的選擇:
一類是時尚產品:時尚產品擁有較短的生命周期以及較高的需求不確定性,因此對供應鏈來說存在缺貨與浪費的風險。
另一類是日用商品:日用商品則是日常的必需品,如罐裝食物,它們擁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并且有相對較低的需求不確定性,因為這一類產品通常以擁有已知的消費模式。
因此,針對這兩類產品所采用的供應鏈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只有明確產品的屬性、市場的需求以及管理挑戰才能夠制定最適合的供應鏈戰略,從而具備競爭優勢。另外,精益和敏捷供應鏈對產品質量均有較高的要求,同時要求產品的超前時間足夠低,因為較短的超前時間才能夠更加準確的預測未來。
4、精敏供應鏈的提出
Fisher提出以下公式:PDP(產品交付過程)=物理PDP成本+市場化成本
從該公式我們可以看出精益供應可以有效的降低物理PDP成本,而市場化成本的降低則需要敏捷供應鏈來實現。雖然精益制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有效降低庫存水平,從而提高生產的及時性,但該系統并不足夠于提供消費者最新的需求信息。因此運用耦合點將精益與敏捷供應鏈結合在一起,構成精敏供應鏈則成為了理想化選擇。
耦合原本是物理學上的概念,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或者運動方式通過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聯合起來的現象。然而根據不同的產業以及不同的市場導向,精敏型供應鏈中耦合點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根據耦合點處于供應鏈中位置的不同,可以生成五種類型7、8,如圖1所示:
第一類是定貨采購,該類消費者需求難以預測,生產商則需在明確消費者特定需求后再選購原材料進行生產,優勢為能夠提供較好的服務并滿足客戶需求,劣勢為交貨期較長且需要客戶的耐心等待;
第二類是定貨生產,該類與定貨采購特征接近,而區別則為定貨生產是在已具備原材料庫存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生產商存在原材料庫存風險;
第三類是定貨裝配,生產庫存風險進一步增大,但由于已完成重要部件的生產,在接收到客戶訂單后即可裝配完成最終生產使得商品交貨期則大大縮短;
第四類是現貨生產,能夠根據消費市場的動態變化而即時調整庫存,但其對市場的判斷失誤則易導致較高庫存風險;
第五類是現貨銷售也是最普遍的銷售模式,通常運用于擁有較為穩定的銷售記錄并能夠較為準確的預測未來趨勢的產品生產。

從圖1可以看出,在耦合點的上游訂單是由預測推動的,而在耦合點的下游訂單是由需求推動的。由預測推動的生產模式可以通過精益生產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而由需求推動的生產模式則可以通過敏捷制造來加強組織對于市場的及時反應能力,使生產盡可能的達到供求平衡。通過耦合點結合在一起的精敏供應鏈則將精益與敏捷供應鏈二者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從而盡可能減少上游資源的浪費,同時在耦合點下游建立敏捷供應鏈模式以應對多變的市場。
5、結語
供應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對其運行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今企業多元化發展以及產品的時尚性特征越來越顯著使得企業難以再使用單一的策略來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建立一個企業鏈,采用最適合產品性質、市場需求及生產物流條件的供應鏈模式則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途徑。精益生產致力于提高生產率并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與時間浪費,而敏捷制造則為需求波動較大且難以預測的市場而制定的小批量、靈活的生產方式。精敏供應鏈可以在上游建立精益制造模式,從而盡可能減少上游資源的浪費,同時在耦合點下游建立敏捷供應鏈模式以應對多變的市場。精益生產和敏捷制造已經成功的在社會生產中進行了運用,而精敏供應鏈則至今還多處于一個理論建立的范疇。精敏供應鏈的研究與探討對于現今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