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戶為什么要驗廠
1、競爭,使得各國供應商使出不同解數,于是發達國家、文明國家的供應商在價格競爭上處于劣勢,他們把采購的目標轉向了工資水平較低的東南亞各國和人口眾多的中國,這也促進了國內外商家爭先恐后地在這類地區設廠出貨。
2、人權運動,促使客戶面對各種疑問:價格低廉,是否侵犯人權而得?比如童工問題、勞改犯產品問題、超時加班問題,壓低工資、克扣工資等等、許多客戶往往在這些問題上受到壓力,而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3、對于客戶而言,他們會問,如果你這個企業連自已所在國家的法律都不遵守,那么,誰會相信你的品質保證和貨期保證呢?

? ? ? 二、客戶驗廠的一般程序
1、首次會議:要求廠負責人參加。
2、現場檢查:若有需要,可能拍照。檢查生產工場、倉庫、宿舍、飯廳、沖涼房等,凡是平面圖上有的地方都去。了解生產運作情況,了解現場記錄、了解工人活動及其他異常變化
3、文件記錄檢查:包括營業執照、人事資料、勞動合同、廠規廠紀、工時記錄、工資制度、工資表、福利政策、安全制度、培訓/會議/危險工具及設備保養/演習記錄。要求栓查全部人事資料;至少一年的工時工資記錄。
4、工人面談:要求由審核員挑選,選擇工人來源:1。工作現場2。人事檔案3。工資表(考勤表),要求管理人員回避并單獨房間進行,面談結果不向管理層透露,面談氣氛輕松、互動并保證不向廠方說姓名。
5、復印相關資料、完成審核報告,廠方人員不參加。
6、末次會議:總結審核結果和發現問題。
三、客戶驗廠的一般方法
1、環境安全(現場):
1)看安全設施及標識,如通道、堆貨高度、安全門數量及開啟情況;消防器材檢查記錄,應急燈和安全出口燈的工作狀態;還有,危險工具如剪、刀、錘等是否用繩拴以免掉落。
2)看大約人數,有時,審核員懷疑人數不對,會在上班時間查宿舍,吃飯時間看飯堂就餐人數,可能取員工廠證登記后返回查考勤表等文件。
3)看員工勞動防護措施,藥箱情況(藥品及發放記錄)
4)工場內物品擺放標識
5)生產記錄,生產前板簽發確認和懸掛位置,工序質量檢驗記錄、危險工具領用、更換記錄及退換的實物
6)看環保設施,MSDS落實情況(物料安全數據單)
7)宿舍面史,了解居住情況,要求大于2M2/人,宿舍消防
8)工場、宿舍飲水情況
9)沖涼房、廁所數量、衛生情況
10)飯堂容納人員情況,衛生許可證,廚房內衛生——不許抽煙、生熟菜生分,不可放地上,熟菜應有罩。另問廚工每餐下多少米,有多少人吃飯,以核企業真實人數。
2、文件查驗
要求文件:
人事檔案、勞動合同、最近12個月工資表考勤表;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社保人數表及交費發票,每月增減表,最低工資文件,消防、環保批準文件;員工培訓記錄、消防檢查記錄,特種人員健康證、操作證(電梯、電工、鍋爐等)、急救員培訓記錄、化學物料清單;處理化學物料的培訓教材(MSDS)及記錄;電梯和壓力容器的合格證,各種量具的檢驗證明,空氣及噪聲檢測記錄;綜合計時批準文件;經過批準的廠規、員工培訓(廠規、消防、急救知識)的程序及記錄。
3、員工問話
目的,以幫工人說話為由,誘導工人吐露真言,核實文件查驗過程中的疑問,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上班時間,打卡情況,試圖問出考勤中的問題
2)核實入廠日期,查出是否童工
3)考查工資情況,收入,代扣款項,假日及休息日加班工資情況
4)罰款問題,消防滅火器會否使用,消防演習,疏散路線
5)化學材料MSDS知識及防護、防護用品是怎樣更換的
6)核實宿舍情況,看人數對否
7)廠牌、廠服不應收錢,飲水不應收錢
8)管理人員打罵情況
9)下班時間,廠大門和宿舍是否可以自由出入(強迫勞動)
10)員工有無發生工傷,怎么處理的,生病給不給工資
11)沒有完成定額,是否倒扣工資
12)加班是否自愿
四、客戶驗廠的一般要求

六、如何應對驗廠
1、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
1)從心里理解,審核者并不想把你的廠驗垮,而是幫你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你如果整改,競爭力豈不加強?當然大家都不整改,就你搞SA8000,那你的成本會很高,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驗廠面會越來越寬,逼著大家共同進入同一起跑線,進入良性競爭的軌道。把驗廠理解成機遇,你的心態就會好起來。
2、驗廠前的準備
1)研究客戶的調查文件(即以前自己填寫過的),確認審核的目的(有側重點如質量、或環境等),確認審核的標準的審查的范圍。
2)確認審核日期和時間,審核員人數,前者是商量確定的。
3)確認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的文件支持(比如發放勞動合同和員工手冊的記錄)
4)安排一次模擬審核,過程與方法應與實際審核相同,從中自行找到不合格點并盡快糾正。
5)安排好陪同人員
A.首次會議人員,應是主要負責人及人事部、會計部、品管部負責人,管理者代表,并互作介紹,以示重視。
B.看廠時的陪同人員可以是行政人員和品管部負責人,同時有一位文員相隨,以隨時通知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本部門門口迎接、陪同并解答問題。
C.文件檢查時的陪同人員應包括會計負責人,人事部負責人及文件檔案管理人員,主要負責人也應在場,以回答有關工廠運作方面的問題。
D.與工人面談時,人事文員應在談話室附近組織安排
E.審核員在整理文件時,人事文員應經常去看看,以了解審核員的需求,若有復印的資料,應及時安排
F.末次會議的陪同人員與首次會議相同。
3、驗廠過程中的配合
1)有問必答,清楚地向審核員介紹本廠的運作方式及政策及時回答相關問題
2)及時提供所有必要文件,不要拖拉抵制,否則審核員會以“資料提供不全”而記入不合格項。同時,你提供了全面的資料,也避免了審核員可能作出的片面或不利的判斷
3)對于審核員詢問的問題,一定要搞清楚,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問明白,以免誤解。
4)出現不合格項,應盡量擔出相關的正面的支持性的文件作證據,解釋清楚,并再度征詢審核員的意見。如果確屬不合格問題,應立即研究糾正措施并提出整改計劃。
4、驗廠后的工作
1)研究不符合項的內容,調查發生的原因,設法采取補救和預防措施。
要注意,許多客戶都會把SA8000標準作為第一標準,凡SA8000標準不合格,就會成為致命不合格項,有的客戶就這樣指明:“如任何有關SA8000方面的重要問題不合格,則無論其他方面得分是多少,這個工廠將會自動地被評為不合格。”
2)盡快提供糾正計劃及時間,并在審核員規定的時間內反饋.審核員會填寫一張一般包括如下幾方面的評估表:
A.質量管理系統:包括品管組織,質量政策,質量檢測系統及服務質量等方面
B.設施設備:包括生產車間的寬敞程度,采光通風情況,清潔衛生,測量系統,記錄的完備等
C.原材料的控制:包括供應商評價,原材料的質量控制程序及執行情況,原材料存放,不合格材料的檢查記錄及監控
D.生產過程操作及控制:包括生產流程圖,現場操作指令,生產前板的確認,生產過程中對產品的保護是否充分,現場的品質檢測,以及是否立即分離和標識不合格產品,以便返工,回收利用或銷毀。
E.最終檢驗及質量審核:包括最終產品檢驗程序和記錄,不合格記錄中的缺陷記錄,返工產品檢驗記錄
F.包裝及標簽控制:包括包裝上的標記是否傳達至工人,是否有書面指示,工人對防塵產品的包裝是否戴了手套,包裝上是否有批次編號以便追溯,客戶的投訴及服務資料,矯正措施等
G.項目相關性評估:包括對產能比的粗略估計
H.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員工職責、培訓、激勵等
I.社會責任
以上,除社會責任外,其余各項評分總和小于60分時,企業必須制訂糾正措施計劃。
3)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企業真正納入正規管理渠道。要設法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推行標準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努力改善本企業自身的企業文化。
4)借助外界勢力,提出并推行企業整體性改善計劃。
企業的老板或高層管理人員之間,往往因接觸的機會較多,叫做太了解了,因而形成不了權威性意見。在驗廠問題上,企業應該尋求專業咨詢公司意見,請專業人員系統評估工廠的管理制度和現狀,引進國內外先進企業的做法,從而整體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當然,花錢請外界力量,許多老板是不愿意的。他們常想“我不懂你那一套,但是我發財了,你一套一套的,全是賣嘴皮子,所以你發不了財。一個發不了財的公司有什么資格在我面前指手劃腳?”這種時候,老板應想到“旁觀者清”聽聽別人的意見,常常是有益無損的。
5)定期進行內部審核,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使審核日常化,從而進一步改善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使之高標準、系統化。
七、善意的建議
1)拿文件的時候要快,回答問題求穩。審核員來廠前,所有被查文件應該就位,即首先給人以良好的印象,表示你很重視,也支持查廠;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工廠的管理水平具備一定的檔次。相反,如審核員要一個文件,你要讓人家等半小時才拿來,那就會不打自招地讓人懷疑你在做假。有的企業主張拖延時間,認為審核員必須回去,拖時間就能少給資料少發現問題,其實,這樣帶來的麻煩更大。
陪同人員回答審核員提出的問題時,一定要慎重。特別是被審核方負責人的談話是被視為客觀證據的。比如審核員結論中常出現這樣的語句:“在加班時間方面,廠方說明每月的總加班時間不超過36小時,但與工人面談發現……”
另外,其他陪同人員的答話,雖然不作為客觀證據,但都會使審核員產生某種疑問,促使審核員從其他渠道得到答案。比如在現場查驗的過程中,審核員問裝配工有無定額時,裝配工就隨口回答:“我們有定額,完不成是不行的”。那么審核員就會立即產生疑問,即“完不成怎么不行呢?是不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這個時產算不算加班呢?”所有這些問題,審核員也會通過與工人面談得到答案。
再如,有的陪同人員為了夸獎自己的員工,會隨口說“這些妹子很自覺的,不要她們加班,她們大多吃過飯就要加班了,有時整晚地做。我們不要求,全是他們自愿的。此時審核員就會想:OK!那我們就研究研究“自愿”做貨算不算加班吧。
2)平時做什么事情,都應想到留下痕跡。如殺蟲記錄、勞動合同發放記錄、員工手冊發放記錄、員工培訓記錄、消防器材檢查記錄、廠規廠紀研討記錄及公示圖片,工人代表選舉的記錄,工傷及跟蹤記錄,三班或兩班制工作排班記錄,等等
除此,工廠每做一個決定,都應有文件支持,做到有根有據,比如,戶口暫住證收費的文件,上班時間變更的文件,危險工具使用及更換的文件,勞保用品發放及更換的文件等,凡是沒有的都要補齊。
3)平時要做好相關資料的檢查工作,千萬不要等到客戶通知驗廠了,才忙手忙腳亂抓一氣。我們應該把檢查資料的工作化整為0,平時就做掉。例如,工人的考勤,危險工具更換記錄和更換的處理,工資計算的審核等等。
有時,我們看到工人更換衣針不把斷針保存。
4)不要忽略了“員工手冊”。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我們常常發現有時工人對工廠規不是很清楚,一旦有人問起來,他要嘛說不知道、不記得了,沒聽說過。這對工廠管理是不利的。這就要求企業不但要制定“員工手冊”,還要發放到人手一冊,發放記錄上還一定要求員工自己簽名或打手指模。
5)注意處理好與審核員之間的關系
審核員是代表查驗公司工作的,我們要積極配合,情緒上千萬不要對立:審核員也是人,需要尊重。你態度好一點,配合好一點,他的感受也會好一些。但是,不要企圖好吃好喝就能解決問題,有的廠中餐招待很好,下午一聽說查到了關健問題,水都沒得喝了。走時,說廠里的車都不在,給你們找個的士走吧,然后車門一關,錢也不付。所以,現有些驗廠人員一旦發現有嚴重不合格項時,可能會委婉拒絕廠方中餐。對于這個個問題,我們應該想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想瞞沒瞞得住,被人查出來了,正說明是自己極需要去改進的,應該感謝審核員才對。
6)盡快提供證據
如果審核員發現的不符合項,有必要提供進一步證據以作解釋的,必須在第二天的一早,用傳真的方式傳給審核員。比如工資計算的問題,對于滿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人在當月有21個正常工作日及超過的情況下,其計算好的小時工資是不符合標準的。審核員提出來了就必須拿出充分的法律證據,復印以后傳真給審核員才行。

7)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聰明
有許多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想真正做SA8000,但苦于投資太大,在思想斗爭之際,卻又聽說某廠搞假,竟然通過了驗廠,于是也在“做假”上下起功夫來。
所以,審核中遇到不符合項時,往往審核員一說,工廠負責人就明白,但是審核員的印象卻是“一過就忘”,下次驗廠還是這些老問題。
其實工人負責人心知肚明,你說的不符合項往往就是他的做假項,怎么不“一點不通”呢?但是做假終歸是做假,要想滴水不漏,甚至多少年如一日,這是很難很難的。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