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制造業國際論壇”于2016年9月27-29日在天津舉行,愛波瑞集團高級合伙人、匯智瑞達技術總監王萍出席并發言。其指出,目前的物聯網、云計算也好,這些都是讓產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變得成為可能,且成熟度越來越好,而且應用的成本目前越來越低。無論做什么,構建一個核心目標是以訂單為核心,數據驅動的極簡化的業務模式是最終的目標,其他都是工具和手段。
會議實錄:
王萍: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專家、學者,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就代表我們所實踐的一些經驗、實踐的一些項目把一些感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所有來參會的企業有一個很好的幫助。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精益數字化--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主要的議題和觀點有這么幾個:第一,我們制造業進行智能制造轉型的動力和商業價值到底是什么?第二,智能制造下企業業務模式的核心目標和本質到底是什么?第三,當前中國制造業在智能制造轉型當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到底是哪些?第四,我們的路徑到底是什么?
我想通過我的分享,希望在這些方面我我們有所體悟有所收獲。
第一,我們看一下,要看清制造業的愿景和目標,一定要從商業本質出發,看看需求端就是上帝經歷了什么樣的變遷和具有什么樣的特質,制造業和需求端的關系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的第一個觀點是隨著信息互聯和物理互聯不斷的加速,人類需求講究的時間刻度越來越短,而這正是企業商業模式,我們服務客戶的本源和出發點。
第二個,關于解決物理世界互聯互通的問題,這正是智能制造要解決的問題。為什么之前制造業很難像互聯網企業那樣快速的實現需求及服務,是因為制造面臨著太多的復雜性,太多的信息和數據需要處理。

目前的物聯網、云計算也好,這些都是讓產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變得成為可能,且成熟度越來越好,而且應用的成本目前越來越低。
我們做這些事情背后核心的目標是什么?這幾年我有深刻的體會分享給大家,無論做什么,構建的一個核心目標是以訂單為核心,數據驅動的極簡數字化業務構筑,企業一定要奔著這樣的核心目標,這一點我我特別有感觸。智能制造作為新名詞撲面而來,很多新名詞、新主張非常多,有搞全面信息化的,有搞自動化的,有搞自動流水線的,甚至我有一個切身的案例,我們給企業提出優化的物流方式的時候,客戶說為什么不是自動的?這怎么能體現智能制造?我們怎樣實踐,怎樣服務是一個深刻的話題。
所以,我特別強調以訂單為核心,數據驅動的極簡化的業務模式是最終的目標,其他都是工具和手段。
在困難方面,也有幾點跟大家分享,這是我切身的體會。
首先,我覺得智能制造不同于制造業以往任何一次的技術變革或者是戰略調整,它確實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動一發而牽全局的事情,所以這件事如果在企業內部沒有形成戰略共識,團隊內部所有人的共識和全員的共識的話,往下做非常危險。
第二我我認為比較難的是產品研發,這次中國搞中國智能制造2025是要把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這條路真的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必須一步步走。這兩年的實踐中我們已經發現,具有自主研發、正向研發的企業在這次智能轉型中會比較容易。相反如果是逆反研發的比較困難,為什么?因為它對產品的理解,產品數據的積累,產品從前到后全生命周期怎么回事沒有全方位、系統的積累,所以在產品數據的構筑及打通方面會存在很多的困難。
第三,還是要強調基礎的工作就是標準化。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