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管理咨詢過程,會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問題,中間充滿變數和新的挑戰,越是困難的時刻越考驗企業團隊的智慧和決心。如果不能妥當處理和化解危機,那么項目的成功就會異常艱辛。自始至終,“三心”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所謂是“三心”管理:就是發心、正心、用心。

發心,就是我們的念頭。
我們每天都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念頭,有大的念頭,比如志向、理想、目標;也有小的念頭,比如想睡個懶覺、學點東西。有善的念頭,比如幫助他人;有惡的念頭,比如貪嗔癡慢疑等等。
人的一生、企業的經營,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從一個念頭(發心)開始的。發心如此重要,自古以來,往圣先賢們,無不重視“發心”的管理。佛教里所謂的“善護念”、“菩薩重因,眾生重果”、“一念萬年”,“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講的都是發心問題。修行人大多知道,所謂“發心”,就是“因”,就是“種子”。因為你種下一粒種子,這粒種子遲早會發芽生長,或結“惡果”,或結“善果”,總之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別小看“一念之間”的“發心”,所有的成功或失敗均源于此,豈能不慎乎?草堂清和尚曰:“燎原之火,生于熒熒;壞山之水,漏于涓涓。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沒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滅,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與夫愛溺之水,嗔恚之火,曷常異乎?古人之治其心也,防其念之未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收功甚大;及其情性相亂,愛惡相攻,自則傷其生,他則傷其人,殆乎危哉,不可救也。”(《禪門獅子心》)

發心管理,該從何處著手?“戒”。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任她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不能“什么都想要”。所謂“戒”,就是知道自己是塊什么料,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不要什么,有所選擇。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